|
|
刘华:做医生就像西天取经,重在厚积薄发“降妖除魔” |
|
每周日出专家门诊,定期出普通门诊和水肿、高尿酸血症、血尿蛋白尿等专病门诊,剩余的时间则去病房看看病人,带教规培医生,指导学生课题,帮医学杂志审稿……
这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肾科主任医师(以下简称宣武医院)刘华的日常。若是像这个月一样,赶上出雄安宣武医院周一的门诊,她还要在周日专家门诊结束后马不停蹄地去赶傍晚的班车。
工作日和周末、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在刘华的世界里早已被晕染。她形容自己的日常很“枯燥”,可是一路走来,却又甘之如饴。因为做一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是她的初心,也是她的理想。
立志学医终成白衣天使
幼时,刘华曾因肘关节意外脱臼到医院就诊。正当她哭泣不止时,一位医生上前轻声安慰,引导她放松,并以娴熟的手法帮她关节复了位。这一简单而连贯的操作,止住了她的疼痛,也止住了她的哭泣,更让小小年纪的刘华把医生看作天使的化身。
后来,刘华也见过身边的长辈因罹患时代所限的“不治之症”而饱受病痛折磨直至去世的不幸,这使她更加意识到“一个好医生,对病人本身就是一种安慰”,并让她立志成为一名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的医生。
1990年,刘华考入青岛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分配至当地三甲医院任住院医师,并在各个科室轮转。这段学习和工作经历,让求知若渴的刘华快速成长,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事业上的瓶颈。“那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我获取新知识、新进展的途径非常有限,想做研究或写论文,能请教的人也很少。”刘华说,在那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她思量再三后决定考研、考博。
于是2003年,刘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取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内科博士,师从肾内科著名专家李学旺教授,并获得优秀博士生称号。
数次救治疑难病患者
读博期间,导师李学旺悬壶济世的大家风范和医者仁心的专业素养,对刘华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教授曾说,学医本身就像西天取经,它的精彩不在于最后取到了什么经书,而在于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降妖除魔的过程。同理,做医生不要太在乎这个职业的光环,而要关注自身如何成长。”
进入宣武医院后,刘华秉承师门严谨的学风,利用自己的交叉学科知识,数次在危难时刻挽救了肾科疑难疾病患者的生命,特别在发病率极低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刘华数余年的临床生涯中,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因蛋白尿确诊隐匿性狼疮性肾炎、因间断水肿确诊胸腺瘤相关性肾病,因角膜炎确诊双抗体阳性的特殊类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首先要细致入微地研究病历,其次要有整体思维,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考虑到多器官受累的情况,最后在紧急情况下要先救命,再治病,分清主次。”刘华说,为此,她从未停止学习。2017年,她又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访学一年,师从糖尿病领域医学权威凯瑟林教授,深耕糖尿病肾病治疗。
架起科研和临床的桥梁
刘华至今保持着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工作习惯。由于在肾内科领域的持续研究,刘华应邀参加2006年国内肾脏病领域最高规格会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年会,三篇参会论文引起专家的肯定和深入讨论,为脂质与肾脏病的研究打开了新视野,会后论文分别发表在《国际医学》《营养与老年医学》等英文期刊。
此后,刘华继续探索拮抗炎症保护肾脏的研究,陆续在核心期刊发表《PPAR-γ激动剂对炎症状态下人系膜细胞LOX-1表达的影响》等论著,累计被引用达160余次。刘华总结的《免疫指标阳性的不典型膜性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论著发表在核心期刊,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力。
近年来,刘华及其团队参与了北京市教委和北京自然基金委联合重点项目——Irisin 抑制游离脂肪酸介导的细胞焦亡在慢性肾衰竭骨骼肌萎缩的作用及机制,对于改善慢性肾脏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2022年刘华参与了临床《一项评估罗沙司他低起始剂量给药方案治疗慢性肾脏病非透析贫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开放标签、多中心研究》的前期工作,有效推动了药物在临床应用。
用所学所获帮助年轻医生和患者
回忆起初到北京时的情景,刘华用“迷茫”两个字形容。“当时我年纪也不小了,北京的生活成本很高,孩子教育也是问题,我工作又特别忙。”刘华坦言,最后支撑她坚持下来的是镌刻于心底的理想。“我始终记得,我想成为一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
而今,早已走出迷茫的刘华不仅找到了这份职业的成就感,还将自己的触角向外伸展,希望用自己的所学所获帮助更多年轻医生和全国各地的患者。
院内,她指导2名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和4名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开展糖尿病肾病创新课题。临床实践中,她传授多科学系统诊断的理念,启发年轻医生抽丝剥茧发现疑难病症的能力,并多次在北京肾脏病论坛进行疑难病例发言。科研启蒙上,她鼓励学生跟踪前沿,结合现状,开展具有应用价值的创新课题;教学改革中,她主持“导师制结合多元化评估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的初步探索”课题,推动全院实行住院医师导师制,提升了医院在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竞争力。
院外,2009年,刘华以副主编身份参与编写了由教育部诊断学系组织的《肾脏疾病症状鉴别诊断学》。该书弥补了此前未有按“症状”为线索进行诊断的思维空白,并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外,刘华数次前往内蒙古、贵州等地开展医疗义诊和扶贫活动,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基层医生的专科诊疗能力。同时,她长期担任《医学研究杂志》《中国医药导报》《中国现代医生》等核心期刊编委和审稿人,不仅审稿高效、严谨、公平,而且保护青年医师的临床实践和科研热情,目前已累计完成50余篇学术论文的审阅工作,被期刊和同行称为“学术质检师”。未来,刘华在延续这些工作的同时,还将根据过往诊疗病例开展罕见病研究,致力于寻找致病基因或靶点,另外在老龄化趋势下加强防治肾脏病的健康科普力度。
“终生做名为患者解除痛苦的医生,是至高无上的职责和荣誉。人生拥有扶伤济世的梦想才有意义。”白衣天使的梦想永远激励着刘华在医学路上砥砺前行,作为杏林园丁又将大医精诚的精神影响医学后辈。
刘华在接诊患者。受访者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