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正驶入‘快车道’。”5月20日,小马智行智能交通高级经理闫天朋在新质生产力“无人驾驶”专场活动上表示,中国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都开始了自动驾驶的无人化及商业化试点,逐步从外围区域走向中心城区,覆盖更多的人口和区域,让人们的出行更加舒适、智能、高效。
闫天朋在演讲。
?
当天,由广州市科协主办,广州市南沙区科协协办的2025年广州基层科普行动项目——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暨新质生产力“无人驾驶”专场活动在广州外国语学校举行。本期活动以“智驭未来”为主题,邀请闫天朋作为演讲嘉宾,吸引了500余名师生沉浸式参与。
闫天朋介绍,1925年,全球首辆无线电控制的自动驾驶汽车“American Wonder”惊艳亮相,开启了人类对智能出行的百年探索。从实验室里的机械雏形,到算法及数据驱动的智能系统,历经百年技术迭代与创新突破。2025年,自动驾驶迎来大规模商业化元年,这标志着这场跨越世纪的科技革命正式驶入规模化落地的快车道。
活动现场。
?
闫天朋提到,与人类驾驶一样,自动驾驶车辆同样也需要经历严苛的“持证上岗”流程。从企业自己的仿真验证到封闭道路安全测试,从有安全员到没有安全员,从道路测试到载人运行,再到商业化,每一步都需经过层层技术验证与安全评估。这一系列严苛标准,构建起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的安全屏障。
演讲中,为消除公众认知误区,闫天朋着重厘清了“辅助驾驶”与“无人驾驶”的技术边界。他说:当前市面上大家能买到的汽车都是搭载辅助驾驶系统,只是一个协作者的身份,辅助人类完成驾驶,在驾驶过程中需要人类驾驶员全程保持注意力,其核心决策权仍掌握在人类手中。而无人驾驶作为具身智能的典型应用,它具备自主感知、独立决策、实时与外界交互等能力,完成全流程自动驾驶任务。
对话现场。
?
他还提到,人类驾驶讲究“目的明确、眼观六路、手脚并用”,自动驾驶同样也遵循这样的逻辑:通过定位明确位置,依靠感知捕捉环境,凭借预测判断动向,根据规划制定路径,最终由控制精准执行。以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为例,其搭载9颗激光雷达、14颗摄像头等六类共34个量产传感器,构建起360度无死角感知网络,确保全场景安全行驶。
“自动驾驶已广泛应用于乘用车、港口物流、末端配送、公交车等多元场景中。”闫天朋表示,目前,小马智行全自动驾驶服务已覆盖中国所有一线城市,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达4500万公里,其中无人自动驾驶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实现7×24小时全天候运营。除乘用车外,自动驾驶卡车已深度融入专线、干线物流场景。
学生提问。本文由主办方供图
?
谈及自动驾驶的价值与意义,闫天朋指出:当前超90%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导致,而自动驾驶凭借360度无盲区感知、毫秒级响应及严格遵规等技术优势,安全性较人类驾驶提升10倍以上。以小马智行Robotaxi为例,通过多重安全冗余、车规级零部件、上千万公里的里程验证,满足应对城区、高速、环路路段,雨、雪、雾等恶劣天气,以及“鬼探头”等的全场景无人驾驶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要求。
“当然,自动驾驶的终极价值绝非替代人或取代人,我觉得我们所做的最终价值,一定是而且必须是‘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用技术改变人类生活,让出行更安全、更美好。”闫天朋补充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