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工智能时代(AI)的教育变革需求,如何通过技术赋能实现教学精准化、学习个性化、素养培育立体化?如何实现“教”与“学”的角色重塑?
5月17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沙龙”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本次沙龙聚焦“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教育的变革”主题,近百位中小学校长、教育专家及AI行业实践者与会,共同探讨AI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场景,以期为新时代青少年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上海方案”。
主旨报告环节,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岳晓冬以《科创项目驱动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探索》为主题,分享了科创项目驱动的AI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举措。岳晓冬介绍,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通过“项目牵引贯通学习+多学科交叉+科产教融合”路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配套导师制个性化培养与智慧教学平台建设,为新时代AI人才培养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随后,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校长何莉、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校长周飞、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副校长奚宙、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主任戴娟,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教’与‘学’的双向赋能”“‘数字原住民’养成:孩子需要的AI时代新能力”“科技课堂如何培育学生‘创造基因’”“区域教育智能化创新与未来趋势”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分享与交流。
沙龙现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