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深圳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深圳理工”)迎来今年首场校园开放日。作为一所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深圳理工自去年首次本科招生以来,以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了众多学子和家长的关注。记者了解到,今年,深圳理工将面向广东、内蒙古、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8个省、自治区开展本科招生,计划招收360人,录取批次为本科普通批,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组合。
深圳理工大学校园开放日。深圳理工供图
?
开放日当天,近万名学生和家长走进学校,通过校园参观、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了深圳理工的专业特色、课程设置、招生政策、培养模式、师资力量等信息,感受优美的校园环境。与此同时,超20万人还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云游”深圳理工。
活动当天,深圳理工大学“梦想枢纽”打卡墙正式启用。中科附高优秀学生代表赵靖轩、彭铭康与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共同按下感应按钮,象征着贯通式育人生态的深度联动。深圳理工吉祥物“深小理”“圳美牛”“理小熊”组成的打卡墙成为开放日热门互动点。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深圳理工大学联合承办的“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当天一同拉开帷幕。
在主题报告环节,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介绍,深圳理工是一所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学校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办学模式,坚持“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走“小而精”的办学之路;学科建设上,追求优势特色,不求全但求强;学生培养上,以本为本,不求多但求精,开展精英式本科教育。
深圳理工大学教务长赵伟指出,学校是国家探索新型办学模式的试点,围绕“深脑、深智、生命、深空、深海、深地”六大领域理念构建学院、研究院、书院“三院一体”培养体系:学院夯实专业基础,研究院强化科研创业能力,书院塑造人文素养。教学上实施每周4天课程学习+1天科研轮转的“4+1”培养模式,由院士领衔的师资团队授课。目前,部分大一学生已开展科研、发表文章,在各类竞赛获奖。
开放日当天,深圳理工的展厅、实验室、书院等场所全面开放,学生和家长通过实地参观,深入了解了学校的教学设施和生活环境。参观环节还特别增设了兄弟高校展示区。
据介绍,深圳理工坚持“三院一体”育人才,通过打破传统院系的物理空间分割实现协同育人。学院开展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教学,首批建设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药学院、算力微电子学院七大学科交叉学院;研究院以科研平台和产业资源提供实习、实践支持;书院则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站式”社区,目前已建成传承科学家精神的曙光书院和弘扬特区精神的袁庚书院两大书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