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智汇清年”清华大学人工智能青年论坛举行,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学术研究的深度融合,促进青年人才在前沿领域的创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以“AI驱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为题,从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方案、新一代ICV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大模型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等角度,探讨了AI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深层次赋能。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尹首一围绕“高算力智能芯片发展路径”,介绍了当前芯片发展的五条创新路径,以及通过计算架构与集成架构提升算力、实现国产算力换道突围的新方案。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中的数字政府建设转型问题,深入探讨了AI赋能政务数字化转型应用的阶段特点与演进过程,即“从工具赋能到范式重塑”。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张鹏结合大模型产业实践,分享“通用人工智能路上的几点反思”,探讨了大模型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符号知识的必要性、AI对传统教育的影响等前沿问题。
小鹏汽车机器人中心首席工程师陈晨屹携小鹏“Iron”人形机器人与在场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探索,讲解AI赋能通用人形机器人的训练方法。
论坛现场还展示了AIGC作品征集活动和通用人工智能大赛优秀作品海报,并为获奖者代表颁奖。

AI科技开放日。主办方供图
当天下午,四场分论坛同期举办,聚焦人工智能与学科交叉,主题分别为“大模型的边界探索”“社科研究新模式”“未来人居新图景”“生命医学新纪元”。分论坛邀请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嘉宾作特邀报告,并组织校内外多个院系的青年学生进行学术报告和分享交流。此外,围绕机器人、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同期举办了“创新工坊:AI科技开放日”室外体验活动。
论坛邀请到近50个校内外单位报名参会,全天共吸引近600名青年师生现场参与,18余万名观众观看直播。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是“智汇清年”清华大学AI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列活动作为清华大学学术活动体系的重要拓展,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术研究的深度融合,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孵化平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