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18 18:57:28
选择字号:
中国小水体甲烷排放强度及总量呈现激增态势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水库生态学研究团队整合了全球池塘甲烷排放观测数据,构建了基于过程的预测模型,首次量化了1960–2020年中国池塘甲烷排放的时空动态,相关成果发布于《水研究》。研究发现,池塘甲烷排放具有显著的温度依赖性,平均活化能达0.834 eV,其中冒泡排放对温度的响应比扩散排放高66%。水深和氮浓度是预测甲烷通量的核心指标,水深减小和富营养化会显著促进冒泡排放。

过去60年间,中国池塘甲烷排放量增长约9倍,从1960年的0.16 Tg CH?yr?1增至2020年的1.53 Tg CH?yr?1,其中66%来自冒泡排放,且夏季排放量占全年50%。排放激增主要源于气候变暖、农业营养输入增加、沉积导致的水深减小以及池塘面积扩张(从1960年至2020年翻倍)的协同作用。

该研究揭示了小水体在全球甲烷预算中的“超比例贡献”,指出传统温室气体清单中低估了池塘的排放潜力。研究成果为制定针对性减排措施(如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定期清淤)提供了理论支撑,并提出了“将池塘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紧迫建议。此外,构建的空间显式模型框架可为全球其他区域的小水体甲烷评估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5.12357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南岳衡山首次拍到“水凤凰”清晰影像 “三体计算星座”首发奏凯
新型单原子催化剂提升锂硫电池性能 他们在724首古诗词里,寻觅江豚足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