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根西部沃土 播撒科学火种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走进黄土高原站 |
|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与陕西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黄土高原国家野外站”)以“扎根西部爱上科学”为主题,在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举办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来自洛川的小朋友及家长共60余名走进黄土高原国家野外站,探索黄土科学奥秘,领悟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走进黄土高原站。地球环境研究所供图。
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展厅,大家通过图文展板、历史实物及影像资料,系统学习了刘东生院士、安芷生院士等科学家在黄土成因、水土保持等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成果,感受到三代黄土科学家在黄土高原60余载奋斗的艰辛历程和光辉岁月。
黄土高原蜗牛化石挖掘。地球环境研究所供图。
在科研实验楼多功能厅,大家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科学家精神教育短片《走向卓越》,聆听了郭湘宇博士带来的科学公开课《只此青绿不止青绿》,参观“黄土高原国家野外站科技创新成果”主题展览。通过沉浸式体验,大家切身感受到黄土科学家“如履薄冰、奋发图强”的精神品格,深入了解了国家野外台站在观测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坚守与突破,进一步激发了“扎根西部、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孩子们在聆听科学公开课。地球环境研究所供图。
活动特别设置了三大互动实践环节。在导师指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科学家",运用专业工具开展蜗牛化石挖掘并制作科普文创标本;通过绘制展现黄土—古土壤序列韵律漆扇,直观理解地质演变规律,在实地踏勘中学习黄土地质构造、生态特征及其蕴含的科研精神。
活动合影。地球环境研究所供图。
本次活动选址具有特殊意义:作为陕北革命老区首个集"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陕西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陕西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工作室"于一体的黄土高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活动创新构建"精神传承-场景体验-实践创新"三位一体模式,通过让青少年在红色热土上见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深刻体悟科技工作者服务国家战略的初心使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