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小院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测标准(试行)》在2025年全国科技小院大会首次公布。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鑫解读了《科技小院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测标准(试行)》。在公布的科技小院标准中,提出目标定位与条件保障、组织体系、师资队伍、入驻研究生、培养环节、科学技术普及服务、社会评价与职业发展等7个一级指标。包括了如下要求:科技小院生均各类奖助补贴不少于1800元/月,有来自教育、农业农村、科技部门、科协组织、行业企业等各类可支配运行经费支持不少于20万元/年。校内外导师每人每年赴科技小院指导次数不少于3次,或到科技小院工作累计不少于30天。派驻研究生不少于3人,其中常驻科技小院的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少于2人等。
郭鑫表示,参与监测的研究生培养单位须具有农业专业学位授权点,且通过合格评估,科技小院须已运行2年以上,且有至少一届毕业生,在全国科技小院服务管理平台完成登记备案。本次监测对象包括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以下简称三部门)支持建设的第一批科技小院,以及组织申报的第二批科技小院。三部门对通过监测的科技小院及其建设单位,将给予一定支持。
教育部门将科技小院监测情况纳入“双一流”建设、学位授权审核、教育教学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农业农村部门将支持科技小院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农业技术推广、高素质农民培育和科技特派员等工作,在行业技术技能培训中支持科技小院师生,鼓励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共建科技小院。各级科协组织对符合“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资助方向的科技小院给予倾斜支持;中国农技协将积极支持科技小院面向“三农”做好科技服务和科普培训宣传,推进基层农技协组织与科技小院优势互补,深化协作。
据悉,截至目前,全国157家培养单位已设立科技小院1800余个,覆盖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马拉维、坦桑尼亚、巴西等11个国家建设国际科技小院14个,科技小院打造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样板间”,成为了科技创新的“助推器”,走出了农技服务的“新路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