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5 17:05:11
选择字号:
“敖芯1.0”助力渔情预报智能化升级

 

近日,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新军、副教授柳彬等领衔的团队基于国产自主AI芯片,研发了柔鱼渔场边缘预报平台“敖芯1.0”,为渔情预报的智能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有望改变传统渔情预报的模式,提升渔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变化复杂,对精准预报提出了极高要求。团队引入边缘计算方案,选用华为昇腾Atlas200IDKA2开发者套件,实现模型从传统环境到国产AI芯片的迁移部署。在模型迁移部署过程中,团队构建了量化评估体系,根据网络架构特性动态选择迁移方式,并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发现半精度浮点数迁移在保持精度的同时,计算成本最低,稳定性和应用效果良好,是最优迁移方式。

考虑到柔鱼生命周期短,易受多种海洋环境因子影响,团队对多环境因子模型进行迁移部署研究,从而更精准地预测柔鱼渔场分布。此外,团队成功筛选出两类最优模型,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同时,大幅降低计算量,其中最轻量化模型的计算量较原模型下降了98%,有效减少人工调参时间,规避局部最优。

为验证平台的实际效果,研究团队在中水集团舟山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舟渔968”鱿钓船上开展了海上实测验证工作。结果显示,模型精度、平台稳定性及硬件适应性均达到预期目标,为平台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究团队表示,“敖芯1.0”平台具有多项创新点。在AI赋能渔业方面,首次实现渔场预报系统在边缘端的应用,提升了远洋渔船的实时预报能力;在量化与动态方面,构建迁移效能量化评估体系,根据网络架构特性动态选择迁移方式;在多因子组合方面,确定最佳因子组合,确保模型预测效果稳定;在NAS轻量化方面,自动化搜索高效动态编码,优化模型性能。

未来,团队计划融合多源数据与高分辨率环境参数,拓展预报时间尺度,从短中期预报向季节性预测拓展,同时增强模型的可解释性。在产品覆盖方面,丰富渔情预报产品种类,部署渔汛预报、资源量预报等功能,形成完整的国产AI芯片边缘计算渔情预报系统。此外,团队还将探索跨海域模型迁移,推广至其他大洋性物种,实现全球渔场多鱼种渔情预报的边缘化计算部署。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即将迎来 “火炉模式”,这样种树降温5度 《科学》(20250502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研究者为蔷薇属物种演化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科学家在AI模型中内置“防火墙”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