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昊昊,刘译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27 19:37:14
选择字号:
AI让产前筛查实现毫秒级动态质控 用时仅约10分钟

 

“以III级单胎超声检查为例,传统检查医生操作过程约需30分钟左右。有了AI辅助,医生约8至12分钟内就可完成同样工作,效率翻倍,孕妈妈也无需长时间等待。”国家卫健委全国产前诊断专家组专家、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下称中信湘雅)特聘专家李胜利现场演示了“产前超声AI动态实时分析系统”。

医生借助产前超声AI动态实时分析系统做检查。受访者 供图

  ?

记者4月27日获悉,这是前述医院近日引进的新设备,也是湖南省内医疗机构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B超影像检查领域。

“该系统能毫秒级动态质控,实现从‘经验判断’到‘数字护航’。”李胜利介绍,根据此前统计数据,产前超声筛查图像的智能抓取准确率约为99%,参数自动测量准确率也达到了98%。通过客观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减少了人工评判的主观偏差,从而确保了检查质量的同质性。通过系统界面展示的待采集切面列表,已采集切面会自动消除,可提醒医生留意未采集到的切面,从而有效降低可能出现的误诊和漏诊风险。

检查现场。受访者 供图

  ?

同时,该系统可自动生成胎儿发育曲线,监测胎儿生长趋势,直观评估胎儿大小和发育是否符合孕周;疑难病例可实时通过5G远程会诊平台,与全国产前超声诊断专家连线讨论;从胚胎期(约6周)起,系统将生动记录宝宝从初胚到孕38周左右的每一个珍贵瞬间,以电子影集的形式一键传输给孕产妇。

中信湘雅影像科主任李喜红介绍,产前超声是孕妇产检中重要的一环,广泛应用于胎儿生长状况评估,对降低婴儿先天畸形率、孕产妇死亡率及胎儿死亡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临床中产前超声筛查涉及胎儿全身系统结构,病种多且复杂,所需检测切面与测量项也繁多,尚面临高度依赖医生经验、检查时间长等问题。

李喜红表示,超声AI系统的应用,可辅助医生实现自动实时识别并抓取所需的标准切面,同时进行标准参数智能测量,自动获取胎儿头围、股骨长等多种常用生长参数,从而降低医生在超声操作过程中的工作强度,减少查找、冻结及测量等操作频次,缩短检查时间,让医生更能专注于病例诊断和医患交流。

李胜利表示,传统的超声质控工作依赖于医生的人工操作及主观判断,存在标准不统一带来的潜在漏误判的风险。未来超声AI系统或将得到更广泛运用,在检查的精密度、诊断的准确性等方面带来更加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首次实现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 宇宙射电探测器或在15年内找到暗物质
2029年,“毁神星”将与地球擦肩而过 最精准太空时钟即将发射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