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25 21:27:19
选择字号:
迎中国航天日,“月宫一号”科普基地向公众开放

 

“为什么会选择黄粉虫作为食物之一?”“什么时候我们能去太空旅行?”“对我国航空航天的发展一直很关注,也为师生们能取得这些科研成果感到高兴!”

4月24日是我国第十个“航天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基地举行公众开放日,志愿者们通过“月宫一号”模型和视频,向观众讲解系统原理,这场“科普盛宴”吸引了诸多航天爱好者的目光。

据悉,“月宫一号”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刘红主持研发的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四生物链环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完成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月宫365”,这不仅是我国航天科技的骄傲,更是人类探索地外生存的里程碑。

开放活动现场  北航供图

  ?

“未来我们都有机会从‘地球人’变成‘宇宙人’。”在开放活动现场,刘红表示,“希望通过举办科普活动能够激发公众对人类探索太空的兴趣和关注,引导公众深思应当如何珍视地球现有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希望对航天的兴趣可以根植于少年儿童的内心,长大后有机会积极投身于航天事业中。”

此外,在航天日当天,北航还举行了一系列活动,比如连续十年举办航天文化节。今年,北航航天文化节的主体为“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文化节依托主题论坛、系列讲座、嘉年华、知识竞赛、专场宣讲、科普课堂等十余场校园文化活动,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科普航天知识,讲述航天故事,传承航天精神。

当天,北航还举办了多场“航天企业面对面”系列讲座,邀请航天院所等多家单位走进校园。主讲嘉宾分享了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应用进展,分析了当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状态,展望了未来航天发展方向。部分单位还进行了招聘宣讲和研究生招生宣讲,为同学们带来更广阔的就业和升学机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宙射电探测器或在15年内找到暗物质 2029年,“毁神星”将与地球擦肩而过
最精准太空时钟即将发射 人类首次通过欺骗眼睛观察到新颜色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