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25 18:10:58
选择字号:
植物所培育的牧草新品种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浩和白文明研究组选育的中科1号黄花苜蓿和中科1号杂花苜蓿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苜蓿作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牧草,具有高产、高蛋白含量、适应性强等特点。我国苜蓿主要种植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干旱半干旱区域,这些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制约着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与生产上广泛种植的紫花苜蓿相比,黄花苜蓿、杂花苜蓿具有耐寒、抗旱、耐贫瘠等优异抗逆性,是高寒、干旱地区苜蓿人工草地建植和退化天然草地修复的重要草种。

研究人员利用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的苜蓿种质资源,通过群体杂交、基因聚合、多代筛选,培育出了耐寒高产的中科1号黄花苜蓿和高产兼顾耐寒的中科1号杂花苜蓿。两个品种适合在北方寒冷、干旱地区用于苜蓿人工草地建植及天然草地补播。

近年来,研究人员先后培育出适合沙地建植的浑善达克羊草、中科1号紫花苜蓿、中科2号紫花苜蓿和中科1号花苜蓿,现共获批6个牧草品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科学网2025年7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