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农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17届毕业生王俊龙受聘成为了母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企业导师。此前,他在前期创业的基础上再次投资1000万,成立了以化工技术、纳米材料为主,技术服务为辅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浙江襄胜科技有限公司,并主动为学弟学妹进企业实习实践提供岗位。
王俊龙说,是学校的企业导师引领他走上了创新创业的道路,是学校的科技孵化园支持他走出创业的第一步,所以他希望将自己创业过程中的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2014年,王俊龙进入浙江农林大学学习应用化学专业。在校期间,他深受应用化学专业产教融合培养环境的影响,对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课程之余,王俊龙将目光聚焦在企业的创业课程中,通过和多位企业导师探讨商业模式、分析市场结构、开启头脑风暴,于2016年在学校科技孵化园里成立了杭州经世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自己的专业之路。
“近年来,我们专业紧跟时代发展需求,以产教协同为核心,从组织架构、激励机制、师资配备、平台支撑四个维度出发,全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深化,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之路。”浙江农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教授郭建忠介绍说,受益于以产教融合“催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应用化学专业越来越多的在校生投身创新创业,有的在校期间就结合专业所学创建了公司。
为了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浙江农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协同中心”,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的协同效应,设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项目管理办公室和质量评估小组,统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及实践教学管理,并结合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动态调整培养目标,确保课程设置紧跟产业需求。
在此基础上,应用化学专业积极引入企业高层技术人才,邀请企业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担任产业教授,定期开展案例分享与技术讲座,将最新的行业动态与技术趋势带入课堂;设立企业家班主任和荣誉班主任制度,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此外,鼓励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参与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实践,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工程化教学能力,也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行业应用和前沿发展。
“我们专业还与企业共建了沉浸式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训练,确保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锤炼专业技能。同时,依托学校现有的实验平台,设立‘学生创新工坊’,让学生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获得企业资金、技术及市场资源的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浙江农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教师袁炳楠说。
导师指导学生在实验室里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 浙农林大供图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