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在北京召开2025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大会围绕“科技赋能引领食安健康新变革”的主题,共展开10个大会主旨报告、8场专题会议,以及企业家高峰对话、超加工食品圆桌论坛等系列活动,为全球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指出,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促进了食品产业从传统方式向新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总体来看,以下四方面的发展趋势将对食品安全与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前沿技术为食品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变革。二是交叉融合催生食品产业新业态。三是科技赋能风险防控,构建全球食品安全新格局。四是及时发声助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孙宝国呼吁,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与健康”,需要全球各方共同携手构建“食安健康共同体”。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宫国强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构建“最严谨的标准体系”,致力于构建监测精准高效、评估科学权威的食品安全监测评估体系,统筹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
此外,国家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心总顾问陈君石、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食品安全与食品系统司司长 Ali Badarneh、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席Samuel Godefroy等国内外嘉宾出席大会,从技术创新、产业融合、管理变革等多个维度,共同探索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时代课题。
据了解,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自2010年起连续16年召开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每届大会均吸引了来自全球政府相关部门、科技界、工业界的数百位代表参会,受到国内外食品界同仁的高度关注。(主办方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