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第17个“世界腐蚀日”,主题为“科学防腐,共创未来”。记者获悉,第17届“世界腐蚀日”(中国区)科普宣传活动于近日在广州举行。活动通过科普报告进校园、科普文章征集等,帮助学生、民众了解腐蚀所带来的危害及影响,鼓励大家了解腐蚀控制知识、提高腐蚀防护意识。其中,“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本届活动由(联合国)世界腐蚀组织(WCO)亚澳非区域办公室、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广州市黄埔区科协、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广州市玉岩中学、广州开元学校、中科嗨学(广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科创中国”新材料产业科技服务团、腐蚀控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承办。
韩恩厚作科普报告。
?
在广州市玉岩中学,(联合国)世界腐蚀组织(WCO)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韩恩厚以《腐蚀控制-工程关键技术与生活必备》为题作报告;此外,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闫茂成、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郑浩铤博士也作了科普报告。
韩恩厚指出,中国每年为腐蚀付出的代价相当于GDP的3%-5%,超过所有自然灾害损失之和的10倍;腐蚀直接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腐蚀产物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威胁人类健康,比如厨房里锈迹斑斑的铁锅、水龙头,以及道路融雪剂腐蚀的道路、桥梁等。不过,他也强调,若能巧妙利用腐蚀现象,同样可以为人类带来福祉,如热水器中的镁棒、可降解骨内固定器件、可降解镁合金心血管支架等。
在广州开元学校,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李勍动博士、中山大学副教授徐健作了科普报告,为同学们带来了深入浅出的科普讲解。他们的科普报告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闫茂成作科普报告。
?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与专家们就局部腐蚀与均匀腐蚀、不锈钢餐具的防护使用等科学与生活中的腐蚀防护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思考。
本届活动还开展了科普文章有奖征集活动,共征集到来自20余家单位的近百篇科普文章,投稿数量创历史新高。这些文章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或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类工业部件及生物体内金属材料的腐蚀及防护技术等内容。经过专家评审或投票,最终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
获奖名单。本文由主办方供图
?
本届活动通过建立科技资源与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有力促进了科研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与会专家与学子们就腐蚀控制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模式、新趋势、新挑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相信此次活动将为公众在腐蚀控制领域带来更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