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来临之际,复旦大学材料系高分子专业1985级校友李平、历史学系1986级校友廖梅夫妇决定为母校一次性捐赠10亿人民币,支持建设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
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学敏高等研究院定位为世界顶尖的自然科学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机构,以交叉性、前沿性、国际化为建设宗旨,致力成为世界顶尖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复旦力量。
“学者,治学之道;敏者,兼具勤勉与敏锐。”李平、廖梅夫妇解释道,“期待复旦人秉持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保持敏锐的学术洞察力,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在谈及捐赠初衷时,廖梅说道:“我们觉得中国现阶段已经可以在自然科学、基础科学领域,为全人类、全世界做一些贡献。我们希望为学校捐助一个项目——在学术上有很大挑战性、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需要大量财力支持,但是会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2024年11月,李平、廖梅夫妇回到母校,从学校科研负责人处听说了学校高起点建设研究院的构想。在与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校长金力等校领导多次深入交流讨论后,双方一拍即合,李平、廖梅夫妇决定捐资10亿元,支持建设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助力学校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
学校科研负责人介绍,学敏高等研究院致力于构建一个世界顶尖的自然科学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机构,将聚焦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环境、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前沿领域,探索创新性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追求开拓新研究领域、新研究方向,不追逐热点和论文。
此外,学敏高等研究院将采取自由灵活的管理体制,打破传统科研评价体系束缚,鼓励科研人员聚焦科研本身,支持长周期研究和颠覆性创新,赋予青年科学家充分人事管理自主权,实行青年科学家负责制,根据团队研究计划给予稳定经费支持。
目前,学敏高等研究院已启动人才招募工作,计划在十年内引进近百名全球顶尖的青年学者,尤其是博士毕业后5年左右的青年科学家,不限学科和国籍。对入选的青年人才,研究院将按需提供各类资源与支持,给予长周期的稳定支持,期限最长为20年,确保科研人员专注于高风险、高价值的研究项目。
在支持和资助方式上,学敏高等研究院将实行全新的特区管理政策。薪酬分配机制上,研究院将建立具有极强国际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保障青年人才无生活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考核评估机制上,将秉持客观公正原则,探索符合科学研究规律的考核模式,推动长周期原创性科学技术突破。人才培养方面,将为青年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直接认定博导资格并单列博士生名额,支持科研人员招聘博士后、专任科研人员,组建专属科研团队,加速科研工作启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