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23 22:08:17
选择字号:
“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 开幕

 

随着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地球系统科学在应对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4月23日,“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在江西省景德镇开幕。

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

大会以“未来地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地球系统科学领域专家,150名优秀青年学者以及行业精英、相关企业代表共8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地球系统科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机遇,为推进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大会开幕式由“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委会)秘书长董文杰主持。

中委会主席秦大河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自2014年以来,中委会秉承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使命,推动科学探索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为目标。中委会还架起了国际合作桥梁——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到全球可持续研究与创新大会等,中国科学家在百余场国际会议上发出中国声音。中委会打破学科壁垒,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研究网络已有6个落户中国。从冰冻圈监测到生态保护,从城市健康到粮食安全,水-能源-粮食关联研究转化为政策实践;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气候适应试点等等,惠及成千上万的城乡居民。

他表示,未来地球计划的使命,是重塑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敬畏自然、担当责任、唤醒文明自觉。愿今日共识化为积极行动,为建设青山绿水的美丽家园而奋斗。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加强跨学科合作,强化交叉融合创新,推动产出更多新技术、新成果。中国气象局将与江西省政府持续深化合作,助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莹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江西作为全国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省份,全力加快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朝着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目标。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书面致辞中指出,面对气候变化这一人类共同的挑战,国际合作与科学行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他呼吁,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美丽、永续的地球。

开幕式后,大会举行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符淙斌作题为《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与全球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德亮作题为《复杂的地球系统:韧性和临界》的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在主题报告中分享了对形成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独立叙事的思考;中委会主席秦大河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未来地球计划与冰冻圈科学的发展。

会上介绍了未来地球计划六大国际核心计划。

“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围绕地球系统科学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与健康、生态文明、金融保险、低碳经济等多个前沿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邀请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分享地球系统科学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本次大会由中会主办,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秘书中心(中国)、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江西省气象局、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最精准太空时钟即将发射 人类首次通过欺骗眼睛观察到新颜色
柔性钙钛矿/CIGS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23.8% 揭示DNA损伤应答过程中染色质松散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