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的《通用人工智能标准、评级、测试与架构》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本书主编、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携其团队成员,与多家媒体代表座谈,围绕通用人工智能(AGI)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据介绍,《通用人工智能标准、评级、测试与架构》凝聚了朱松纯及其团队数年的智慧结晶,开创性地提出了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路线。书中深入剖析了通用人工智能的学科内涵,精准洞察其发展趋势,直击当下行业痛点。
朱松纯出席新书见面会。 人民邮电出版社 供图
?
在媒体见面会上,朱松纯及其团队成员对《通用人工智能标准、评级、测试与架构》一书作了解读。据介绍,本书的问世源于一个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当下通用人工智能研究深陷两大困境,一是理论定义模糊不清,二是评估体系严重缺失。该团队表示,学术界对通用人工智能尚未形成统一界定,技术研发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基准,致使研究方向散乱,成果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衡量,同时也给技术的安全性与可控性带来了潜在风险。在全球AI研究步入深水区的关键时刻,构建一套标准化的通用人工智能测试与评级体系迫在眉睫。
据了解,朱松纯团队在书中首次系统性搭建了“标准—评级—测试—架构”四位一体的理论框架,创新性地提出“一个定义、两个完备性、三个基本特征、八个关键问题”的认知体系。该书有望为全球通用人工智能(AGI)研究建立全新的坐标系,助力智能科学实现从专用到通用、从被动响应到自主创造的跨越,引领学界与业界共同迈向AGI理性探索的新征程。
在答记者问环节,朱松纯就通用人工智能的标准制定、安全与治理问题、AI商业化路径、具身智能平台发展、大模型技术局限性等议题,以及首个通用智能人小女孩“通通”的研发进展,逐一回应了媒体提问。他特别提到,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的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参加了这项测试,从能力与价值两个方面进行了多维度、多层级的评估。
“通通”是一个由价值和因果驱动的通用智能体原型,在多模态信息融合、自主任务规划、多步任务规划、心智与认知模型构建及多智能体协作方面,融合了众多前沿研究和先进技术的创新成果。综合来看,“通通”智能体在通智测试中的表现,彰显了其在多维度任务上的广泛能力与巨大潜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