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拜耳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揭晓2024年度拜耳中国科研合作奖。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严纯华和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钱锋获“拜耳讲席教授”;来自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的9位科学家获“拜耳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助理教授马恺、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刘志华和药学院副教授王霞获“拜耳科研转化基金”资助开展科研项目;来自北京大学的3名优秀青年学者获“拜耳博士后”。
2018年度“拜耳讲席教授”获得者、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教授表示,依托清华大学在大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科与平台优势,清华大学与拜耳在学术交流、人才托举、科研合作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深度融合、共赢发展的全新路径,在靶点发现、多肽药物开发等前沿领域取得系列突破。王宏伟表示,未来,清华大学期待与拜耳的合作迈向更深层次。首先,聚焦肿瘤、免疫、罕见病以及心血管精准治疗等关键领域,加速原创靶点验证与新型疗法开发;其次,强化人工智能与多组学技术的融合应用,构建数据驱动的药物研发新范式;最后,依托清华医学院与拜耳Co.Lab,打造‘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业落地’的全链条生态。
2022年度“拜耳讲席教授”获得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雪梅教授表示,北京大学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创新精神,积极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前沿的学科建设与卓越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陈雪梅期待北京大学与拜耳进一步深化在肿瘤学、心肾疾病、免疫学以及细胞和基因疗法等关键领域的探索,在药物新靶点发现和开发的前沿技术领域加速前行,共同攻克科研难题。
截至目前,共有超过220位的中国顶尖科学家及青年学者获得“拜耳讲席教授”“拜耳研究员”等奖项。除设立中国科研合作奖外,拜耳与上述两家科研机构所建立的科研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105个研究项目,包括新靶点的发现及结构解析,疾病发病机理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新分子形式药物、新化学合成方法及创新剂型探索,并涵盖肿瘤学、心血管疾病等多个疾病领域。
据悉,拜耳中国科研合作奖旨在通过与中国顶尖大学合作,表彰并资助在生命科学、医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学者,加强医药产业与学术界的沟通协作,促进科学基础研究应用于新药研发,从而让科研成果早日惠及患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