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闵行校区举行,3400余名学子获得学位,完成“最后一课”。
?
第二天,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王怡铭,以筹款活动协调实习生的身份,踏上了前往联合国难民署(UNHCR)哥本哈根办公室的旅途。在那里,她的核心任务是开发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帮助各国筹款办公室与总部团队追踪四大筹款活动的绩效,并促进经验交流。
近年来,像王怡铭这样选择将国际组织视为职业起点的毕业生不在少数。恰逢毕业季,这些同学们也分享了他们的经历。
在毕业典礼进行时,上海交通大学24届毕业生倪凯歌正以联合国难民署实习生的身份经历人生的蜕变。他参与构建难民教育的数字桥梁,记录会议、起草报告、设计AI应用框架……在Connected Education团队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当朋友圈被学位服与抛帽瞬间刷屏时,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硕士生张威正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卢旺达代表处,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积极推动农业创新与发展。选择休学一年的她,毕业季的“缺席”却成了她最独特的在场。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的毕业生苏鑫则正在收拾行囊。他将于今年4月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非洲办事处加纳实习,承担制作审阅数据报告及项目支持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廖杰雷,目前扎根FAO肯尼亚办事处,投身非洲可持续农业实践。从学校毕业后,他深入肯尼亚田间地头,协调气候韧性项目、调研旱地农业技术,将学术理论与非洲小农需求结合。从实验室到东非草原,他深切认识到,全球治理不是云端的高谈阔论,而是需要由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与农民握紧同一把锄头共同耕耘。
…..
恰逢毕业季,上海交通大学的学子选择去联合国,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也是个人成长与全球责任的交汇。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在毕业典礼说所言:“今天大家即将奔赴山海,未来的发展空间无比广阔,希望大家始终葆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活力,勇于突破认知极限、超越思维局限、拓展人生界限,去创造无限可能、迎来无限精彩。”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