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3/31 18:09:42
选择字号:
双赢!研究发现泥炭藓种植“既赚钱又固碳”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槐团队以不同泥炭藓种植时间序列梯度样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泥炭藓在不同种植年限下对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基因以及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

泥炭藓作为主要泥炭形成植物,能够通过独特的生化特性促进大气和土壤碳的封存,具有高持水性和养分吸收能力,有助于改善土壤肥力,具有开发成为兼具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的新型农业作物的潜力。目前全球多地尝试将其移植到退化农田中,既能替代传统泥炭开采,又能改善土壤环境。在我国西南山区存在大量低产的冷浸田(长期冷水浸泡导致土壤贫瘠、农作物低产),农民尝试在冷浸田改种泥炭藓,以提高经济效益(收益约为水稻种植的9倍)并修复土壤,但相关生态机制研究不足。

此次研究团队发现,泥炭藓种植不仅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20年种植使有机碳含量提升178.8%),还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特性。微生物从"富营养偏好型(r策略)"逐渐转变为"贫营养适应型(K策略)",通过调节碳、氮、磷循环相关基因的表达,缓解了微生物对磷的获取压力。这一过程如同给土壤微生物"调配营养套餐",促进碳的长期封存。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田土壤改良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实现"既赚钱又固碳"的双赢模式。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agee.2025.10958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科学家撰文探讨甲醇制烯烃领域相关发展 新型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助力多相催化加氢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