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3/31 17:21:36
选择字号:
“一带一路”创伤联盟系列活动举行

 

3月27日至31日,“一带一路”创伤联盟系列活动南疆创伤救治院士会议暨南疆创伤救治喀什模式研讨会在新疆喀什举行。会上,“一带一路”中国创伤联盟南疆工作站和喀什-余斌教授专家工作室正式揭牌。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蒋建新,以及来自全国30余家医院的逾百位创伤与急救领域的医学专家出席会议,并就当前创伤救治医学的最新理念、最新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研讨。会议开幕式由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什一院)院长肖非主持。

会议现场。

  ?

蒋建新认为,当前全国创伤救治工作仍面临挑战,全国各地在多发创伤患者的救治理念、技术水平、救治流程等方面仍存在差异,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创伤救治的新技术、新理念,规范创伤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为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共同努力。

“本次会议规格高、主题精、内容实,对于推动创伤医学更好服务新疆各族人民乃至‘一带一路’各国人民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林国华在致辞时表示,2023年以来,广东援疆持续加大医疗援疆力度,围绕落实国家赋予南疆(喀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立足南疆面向全疆服务一带一路”的定位功能,持续填补南疆医疗技术空白、增强“造血”功能、加强国际化发展,推动喀地一院服务能力、科研发展等各方面创出历史最好成绩,推动南疆(喀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全疆率先实现常态化运营,收治病例覆盖南疆各地州和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余斌表示,创伤救治目前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学科之间互相交叉渗透,创伤的救治体系、教育培训体系、技术转化和推广下沉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院士、全国专家们的沟通交流,学习借鉴先进技术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科研水平。

揭牌现场。

  ?

“希望以本次院士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南疆地区创伤救治水平,探索适合南疆地区的创伤救治模式。”喀什一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吴源泉表示,近年来,在广东前指的倾力帮扶下,在南方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兄弟单位的无私援助下,喀什一院在创伤救治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医院先后与南疆多地州、兵团第三师及喀什地区十二县市30余家医院签订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依托喀什一院创立了南疆创伤救治联盟,打造区域创伤救治网络。

开幕式后,院士、专家团队陆续登台进行授课解惑。他们就当前创伤救治的技术发展、临床研究、基础医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刻探讨,授课内容精彩纷呈,对促进当地创伤救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会议期间,张英泽、蒋建新两位院士在喀什召开了“南疆创伤救治喀什模式”研讨会。会上,喀什一院援疆干部黎建伟、邱勤业围绕喀什地区创伤救治工作进行详细汇报。余斌等就创伤救治工作展开详细讨论。张英泽、蒋建新就“南疆创伤救治喀什模式”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院士新疆·喀什行。本文由喀什一院供图

  ?

记者了解到,“南疆创伤救治联盟”自2020年成立以来,在救治工作中逐渐积累和总结出了“院前急救-急症救治-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心理治疗-公众预防”立体式急救创伤医疗体系的成功经验。该模式组建以喀什地区为中心,覆盖南疆四地州和兵团第三师农牧团场共近一千万人口的创伤救治网络,推动创伤重症患者从入院到手术的时间由2019年的8小时缩短至2024年的60分钟,推动南疆创伤救治成功率从不足50%提升至97.8%。

中组部第十一批“组团式”援疆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邱勤业表示,当前,“南疆创伤救治联盟”在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的领导下,在各级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正在创新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同时,面向基层开展急诊重症医疗人才专项培训,为南疆培训县乡两级重症救治医护人员,让南疆创伤患者生命健康得到更好保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科学家撰文探讨甲醇制烯烃领域相关发展 新型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助力多相催化加氢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