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炎防控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预防工作仍是核心关键。在防控策略上,我们需要整合学界、家庭和社区力量,扎实做好分级预防与随访工作,同时借助国际专家交流契机,搭建临床与学界沟通桥梁,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防控策略。”近日,在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上,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教授魏来呼吁,全球各国应通过优化筛查政策、强化医疗体系协作、促进创新治疗手段可及等方式,为全球消除肝炎提供宝贵经验。
中国模式
40多年来,中国在推行预防接种、加强血液筛查、规范诊疗服务、加强监管等方面都采取了有力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已降至0.3%。
为尽早消除肝炎危害,我国各地围绕“筛查、诊断、治疗、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断探索更高效的防治策略和防控经验,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路径。
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介绍,为提升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他们积极推进院内筛查和转诊联动机制,通过加强非感染科医护人员培训,提高院内筛查能力,确保乙肝、丙肝感染者能及时确诊并进入治疗流程。
院内转诊模式也因此成为我国肝炎防控策略的又一创新亮点。同时,各地正在探索以医院为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协作的综合管理模式,以扩大筛查覆盖面,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依从性。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丙肝诊断率和治疗率,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开展了既往丙肝报告病例随访项目(DBU)。
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刘中夫介绍,我国丙肝防治聚焦控增量、减存量,借助传染病数据库对既往病例展开随访。DBU项目通过对既往登记报告的丙肝患者进行随访并召回治疗,协助应治未治患者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减少疾病进展风险。
“同时,《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的发布,意味着‘扩大慢乙肝治疗适应症’得到我国权威诊疗指南的正式推荐,我国慢乙肝治疗进入新的阶段。如今我们已经有了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都很高的创新药物,因此要强调更广泛的抗病毒治疗覆盖。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加强医生培训和教育、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举措,提高治疗覆盖率,确保更多患者能获得有效干预,以有效遏制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侯金林说。
此外,金域医学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家于世辉表示,依托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和大样本、大数据等资源优势,金域致力于提升病毒性肝炎筛查的可及性和检测效率,积极探索创新筛查模式。近年来,在与多方合作下,金域医学也在多地陆续开展了免费丙肝筛查项目,为高风险人群提供筛查及检测服务,极大提升了疾病的早期发现率。
他山之石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其中全球近四分之三的病毒性肝炎感染者都集中在亚太地区。
近年来,韩国在丙型肝炎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韩国加图立大学胃肠病学科教授Sung Won Lee表示,韩国政府自2025年起,将丙型肝炎抗体检测正式纳入国家健康体检项目,提升了丙肝的早期发现率。此外,他们还通过高效的医疗衔接体系,借助电子化转诊系统和分级诊疗网络,确保筛查阳性者能迅速进入后续诊疗流程,并获得经济补助支持,提高了诊疗的可及性和依从性。
同时,韩国政府特别针对高风险人群,如静脉注射毒品使用者、收监人群等,制定了筛查和管理系统,为特殊人群提供相关帮助。
在全球消除丙型肝炎的行动中,新加坡依托国家政策,成立传染性疾病防治国家级工作组,以强化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的防控机制。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Jeremy Lim介绍,工作组专注于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干预,同时结合禁毒政策,从源头减少静脉注射毒品导致的丙肝传播。
此外,新加坡正加速推动医疗体系改革,从以医院为主导的诊疗模式向社区和家庭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以提高筛查覆盖率和治疗可及性,确保丙肝防控措施的连续性和高效落地。
防治共同体
肝炎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探索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建立病毒性肝炎防治多方协作机制,是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关键一环。
2016年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愿景后,中国政府迅速响应,于2017年发布了《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2018年启动实施2030年消除丙型肝炎危害行动,并在2021年进一步制定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为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做了全面而周密的部署。
其中,医疗机构是推动肝炎防治的核心力量,通过建立规范化门诊,优化诊疗流程,提供个体化管理方案,并整合多学科资源,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诊疗质量和治疗成功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贾继东教授介绍,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依托多学科协作,优化了抗病毒治疗策略,并加强了患者随访管理,以提供更系统、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我们应该强化各级医院协作,发动更多社会组织力量,全方位筑牢肝炎防治网络”。
企业作为社会参与方,同样在推进科学研发、引入创新药物等各方面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据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介绍,除了加速引入全球创新药物、大力提升药物可及性之外,吉利德还将继续积极展开多方合作,通过支持疾病筛查、协助提升诊疗能力、提高公众和患者对疾病的科学认知,助力病毒性肝炎的早筛早诊早治和规范治疗,加速肝炎消除的步伐。
“消除肝炎是全球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学术界及社会各方携手合作。”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表示,未来,中国将继续优化防治指南,引入更多全球实践经验,探索医防融合的新模式,确保患者能够更早发现、尽早治疗,为全球消除肝炎目标贡献力量。聚多方之力,汇创新之源,肝炎消除的未来指日可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