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3/29 11:27:49
选择字号:
研究可预测白血病药物反应及临床结局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昌亚与费城儿童医院教授谭凯,联合宾夕法尼亚大学David T. Teachey团队通过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全面分析了96例儿童白血病患者数据(包含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急性混合表型白血病MPAL),首次系统揭示了广泛存在于不同亚型中的HSPC-like blasts亚群,并建立了可预测化疗反应和临床结局的分子特征图谱。相关研究发表于Blood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针对不同白血病治疗策略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患者对治疗的响应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深入理解导致这种差异的分子机制,是实现个性化治疗的关键。

此前的研究表明,白血病起始细胞(LICs)在急性白血病耐药和复发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不同白血病亚型间LICs表型和功能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由于目前对LICs的研究多基于小鼠模型,亟需依托患者样本,系统探索不同白血病亚型中LICs的异质性、可塑性及其潜在靶点。

为此,研究人员对96例不同儿童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外周血样本的scRNA-seq和scATAC-seq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多种白血病亚型中均存在一类具有多能潜能的原始细胞状态,即HSPC-like blasts。其在各亚型中的频率不一,在B-ALL中还与特定分子亚型相关。小鼠移植实验进一步验证该亚群具有白血病发病能力。

随后,研究人员探究了HSPC-like blasts是否与多种白血病化疗抵抗相关。通过将HSPC-like blasts频率与多种疾病风险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AML和T-ALL患者诱导治疗结束时HSPC-like blasts频率与微小残留病灶(MRD)水平存在强正相关性。通过对HSPC-like blasts与Lineage-like blasts进行差异基因分析,鉴定了一组泛白血病HSPC-like blasts分子标志物。与其他细胞群相比,HSPC-like blasts具备独特的分子标志物,可通过这种泛白血病HSPC-like blasts特征对患者预后进行精准分层。

进一步联合scRNA-seq和scATAC-seq数据分析,研究识别了6个在HSPC-like blasts中普遍上调的关键转录因子(如HOXA3/5/9、AP-1、CEBPA),并构建了包含45个靶基因的核心TRN网络。

最后,研究人员通过将HSPC-like blasts的特征基因与公共药物靶点和功能数据库进行比较,筛选出top30候选靶基因。其中,FLT3和BCL2为评分最高的潜在靶点。体外药物实验证明,6种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对HSPC-like blasts具有良好的杀伤效果。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首次从多组学层面系统解析了HSPC-like blasts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普遍存在性及其功能特征,并通过生物信息预测与功能验证相结合的方式,识别了治疗靶点及潜在药物。该工作为理解白血病异质性、提升治疗精准度和推动临床转化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路径。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402727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科学家撰文探讨甲醇制烯烃领域相关发展
新型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助力多相催化加氢 摄影师助攻科学家解析“闪电烟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