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公卫学院教授杨军团队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研究员李萌萌等科研人员合作,首次在大型队列中构建了氮氧化物的死亡疾病谱,并揭示了低浓度氮氧化物长期暴露对多种疾病死亡的显著影响。2月18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萌萌表示,氮氧化物为臭氧和二次无机气溶胶生成的关键前体污染物。既往研究多集中于氮氧化物暴露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缺乏氮氧化物与人体其他系统疾病(如精神和行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伤害等)死亡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杨军团队同合作者基于英国生物银行50余万成年人的大型前瞻性队列数据,结合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数据,采用时间依存协变量Cox回归模型系统评估了2006-2022年间氮氧化物长期暴露与全因死亡、非意外死亡、意外死亡及15种系统类疾病(包括103种亚型疾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发现,氮氧化物浓度每增加10 μg/m3,全因、非意外、呼吸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以及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比分别为1.036(95%CI:1.024,1.049)、1.032(1.019,1.045)、1.139(1.090,1.190)、1.096(1.002,1.199)和1.043(1.015,1.072)。
进一步通过对103种亚类疾病进行分析,发现氮氧化物长期暴露与15种亚型疾病的死亡风险具有显著性关联:包括其他周围血管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意外中毒、意图不确定事件、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故意自害、COVID-19、唇、口腔和咽癌、膀胱癌、未特指的痴呆、肺炎、食管癌以及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等。另外,研究结果提示性别和居住地区可能是重要的效应修饰因素。
该研究揭示了低浓度氮氧化物长期暴露对多种疾病死亡的显著影响,表明控制该类污染物对降低疾病负担具有重要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6963-y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