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做客华中师范大学博雅大讲堂,为1000余名师生作“探索无穷——高能物理的机遇与挑战”专题报告,深度解读高能物理领域的发展和未来。
王贻芳院士作报告。华中师大供图
?
报告伊始,王贻芳以“宇宙是怎样的?物质是怎样的?”等问题入手,回溯古今中外物理学家对物质的认识与思考。他指出,粒子物理,又称高能物理,是对分子、原子和原子核研究的自然发展与深化,涵盖多个学科和研究方向。王贻芳详细介绍了粒子物理领域寻找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的历程,总结了50年代以来粒子物理研究取得的辉煌成就。
面向未来,王贻芳通过引出“基本粒子还能再分吗?”“在电弱统一的基础上,还能有电弱与强作用的大统一吗?”“粒子物理能解释宇宙学吗?”等问题,勾勒出了粒子物理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强调,粒子物理研究尚有长远道路,需要新一代年轻人继续深耘。他还特别强调了中国在粒子物理领域已具备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在全球粒子物理实验图谱中,中国主导了一系列重要实验。
王贻芳重点介绍了中国正在预研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并由此引出对撞机及粒子物理研究的应用和深远意义。他表示,发展科学和技术领先的大科学装置是必然方向,CEPC让中国有机会站在世界科技的顶峰,也是中国粒子物理实现国际领先的难遇良机,中国科学家应该好好把握,争取从在全球有“一席之地”到“全面领先”。
“中国的科学在你们手上一定会走到世界前列”,王贻芳勉励在场同学在自己的领域拒绝平庸,勇于挑战重大问题,不满足于有课题、有经费、有饭吃的舒适区,而是努力追求“博古通今、超越前人”。他寄语年轻科研人员树立远大志向,永葆对科学的热爱,对困难和挫折的乐观,对课题与研究的坚持,相信机遇并时刻准备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