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深圳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全国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学术会议在深圳光明天安云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和企业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大会现场 深圳理工大学供图
?
据了解,等离子体生物医学是电气工程、物理学、材料学、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兴学科方向,其应用涵盖了环境消杀、生物育种、食品保鲜、疾病治疗、生物质转化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学者将通过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海报展示等,分享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应用前景。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教授顾瑛以《健康之光》为题,探讨了维生素D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紫外无创光疗这一补充维生素D的新方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红卫在题为《离子精准放射治疗用加速器——进展与挑战》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等离子体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原理与挑战,并介绍了其研究的装置成果与最新进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秘书长韩毅指出,本次会议聚焦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农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旨在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健康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表示,生物医学工程是深圳理工大学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学校已设立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并与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合作成立了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研究院,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筹备办(医疗集团)主任徐志明介绍,深圳理工大学正在积极建设未来医学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聚焦细胞与基因、医工结合等特色,目前结合临床已经开发了系列等离子体临床治疗肿瘤产品,并在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开展了全国首例等离子体临床治疗肝癌的手术。同时,学校正在筹建等离子体医学重点实验室,加速推进等离子体医学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并加速推进首张等离子体临床治疗肿瘤设备创新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获批。
未来,深圳理工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科研积淀、创新活力等优势,深度挖掘等离子体技术在生命健康领域的潜力,不断探索创新应用路径,携手开创等离子体生物医学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