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比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板电堆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邵志刚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比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板电堆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电堆体积比功率和低温环境适应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

成果鉴定会现场。大连化物所供图
“高比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板电堆技术”突破了高比功率、低温环境高适应性、长寿命电堆等关键技术,具有功率密度高、低温等环境适应强、高耐久长寿命等优势。
目前,该成果通过专利许可或转让,已应用于新源动力、国创氢能、明天氢能等燃料电池企业,商业化应用于数十款燃料电池车型,在国内首次应用于兆瓦级储能电站、海上游艇、无人/有人驾驶飞机,分布式电站出口至欧洲,推动了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