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马骏团队发布一项最新研究。他们历时7年证实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治疗中,仅照射化疗后的肿瘤范围,不会增加癌症复发,且显著降低了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成果发表于《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发布会现场。赵现廷供图
?
“该研究以《鼻咽癌诱导化疗后缩小体积放疗对比传统放疗》为题发表在《临床医师癌症杂志》,成为该杂志创刊以来发表的首篇临床试验研究论著。”论文通讯作者马骏表示,该研究创新鼻咽癌治疗模式,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节省医疗成本。
记者获悉,该研究是由马骏团队牵头,联合中山市人民医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3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开放、非劣效、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其突破性成果使我国鼻咽癌诊疗实现从“保生存”到“优生存”的跨越式突破,也将改写国内外指南。
鼻咽癌高发于中国,新发病例占全球47%,主要通过放射治疗根治。过去,局部区域晚期患者需要在放疗前先接受化疗,再进行放射治疗。
马骏院士回答媒体提问。赵现廷供图
?
“化疗后能使90%患者肿瘤缩小,但既往国际指南推荐的后续放疗照射范围,仍包括化疗前的肿瘤范围,这会导致周围正常组织(如内耳、腮腺)接受高剂量辐射,从而引发听力损伤、口干等不可逆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马骏说。
马骏团队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标准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设计,纳入445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基于化疗后和化疗前肿瘤范围进行放疗。最终,经过Ⅲ期临床试验证实,这一疗法的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达91.5%,这一数据基本与传统疗法持平。
“该疗法最终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严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降低四成,晚期严重中耳炎发生率锐减五成,口干症状改善六成,极大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态、体力状态、情绪功能。”马骏表示,在2024年10月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会,该研究作为最新突破进展口头汇报,被评价有望被国内外指南采纳,指导全球临床实践。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322/caac.2188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