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18 15:43:15
选择字号:
迁地保护爬行动物易患皮肤病的关键因素获揭示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金平团队同合作者在科技部人才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探讨了迁地保护的动物易患病的原因,研究揭示了皮肤菌群紊乱是迁地保护爬行动物易患皮肤病的关键因素。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兽医季刊》(Veterinary Quarterly)。

迁地保护(如动物园、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等)作为就地保护的有效补充,是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手段。然而,迁地救护的动物常常容易患病,尤其是爬行动物的皮肤病,严重威胁其种群可持续性。

研究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

  ?

该研究以我国一级保护的濒危爬行动物——鳄蜥为对象,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探讨了迁地保护的动物易患病的原因。研究发现,鳄蜥的共生菌群具有显著生态位特异性,其群落组装由确定性过程的同质选择过程主导,表明宿主对共生菌群存在主动选择,而非随机过程。肠道和口腔菌群网络对外界干扰具有较强的抗性,而皮肤菌群网络对外界扰动极为敏感。迁地保护显著降低了皮肤菌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加了疾病风险。这种变化并非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而是与迁地保护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紊乱密切相关。

此外,迁地救护鳄蜥的皮肤菌群中潜在致病菌的丰度显著增加,而有益菌(如Nocardioides和Sphingomonas)的丰度降低。研究发现,迁地救护对皮肤菌群的影响在广西大桂山和广东罗坑两个不同的自然保护区均被观察到,表明这一现象并非偶然。

该研究为破解迁地保护过程中爬行类皮肤病高发难题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并为优化濒危物种保护策略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研究人员建议,未来可以通过调节皮肤菌群(如添加益生菌或菌群移植)来改善迁地保护的动物的健康。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80/01652176.2025.246370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2000年以来,全球冰川缩小了5%以上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中老年脉冲星的“尾巴”不一般 王齐华:怀国之大者,守润滑初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