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书扉,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17 15:23:55
选择字号:
社交活动为何总让他们提不起期待

 

为什么有些人即使置身热闹的社交场合,依然感受不到快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楚侨研究组通过创新性研究,首次在真实生活情境下发现,高社交快感缺失个体在预期社交活动所能获得的愉悦感时表现出明显缺陷,这一特征或许正是他们难以体验社交乐趣的重要原因。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精神分裂症公报》。

快感缺失指个体在本应感到愉悦的情境中却难以体验快乐。虽然这并不等同于抑郁症,但同样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风险信号。其中,高社交快感缺失群体尤为值得关注,他们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谱系的高危人群。

设想一下,一场期待已久的聚会、几位即将到来的友人——这些事情往往会让人产生喜悦的情绪预期。但对于高社交快感缺失群体而言,他们是否也能对未来的社交活动充满期待?快感的缺失是否与情感预期功能失调有关?这正是研究团队希望破解的关键。

研究团队自主开发了一款名为“时间锦囊”的手机软件,让109名大学生连续30天记录即将发生的事件及相关情绪。他们分析了8031个事件后发现:与非社交活动相比,人们对社交活动期待更高,实际体验的愉悦感也更强,但同时预期与实际情绪之间的落差更大——换句话说,社交令人期待,但实际感受往往不如想象中美好。

更关键的是第二项研究。研究人员招募了28名高社交快感缺失个体和32名对照组被试,连续14天追踪记录其情绪变化。在收集的2066个事件中,高快感缺失者显示出独特模式:他们对社交活动的期待明显偏低,预期与实际体验的落差更大,不过,这种差异仅出现在社交活动中。此外,无论是社交还是非社交活动,他们实际体验到的愉悦感都普遍较低。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高社交快感缺失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预期特点,不仅深化了对快感缺失的理解,也为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未来,该研究成果或可用于开发针对该群体的心理干预策略,帮助他们改善社交体验,提升生活质量。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93/schizbullopen/sgaf00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地球冰箱爆表!专家:警惕成发展最短板 香港新一代集装箱环保运输船试航成功
天眼火眼合璧,破解星团之谜 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无人机“双尾蝎A”交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