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刘田教授团队开发出可定制的生物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软生物材料和活组织中的应力分布,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在生物材料中,机械应力分布的可视化,对于理解生物过程和优化材料设计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复杂动态性、结构多样性和脆弱性等要求,活体软材料的应力可视化仍然具有挑战,需要技术创新。
团队通过单分子力谱等微观应力手段的帮助,基于极限应力范围对各个元件进行合理设计,成功开发出FTSM-CBM-1。随后,他们通过原位拉伸-FRET验证了该探针的稳定性,确保了结果的可靠性。基于该平台,通过简单的浸泡即可实现对材料2D和3D应力的半定量可视化,进一步实现材料的微观结构预检及断裂预警。检测结果与有限元模拟高度吻合。
与人造材料相比,活体生物材料如昆虫表皮,由于成分多样、结构复杂、运动形式丰富以及生物安全性等,对应力分布的实时检测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在此,FTSM-CBM-1可实现对蝗虫跳跃过程(跃动模型)的准原位应力可视化以及对果蝇幼虫蠕动过程(蠕动模型)的原位应力可视化,生物活力并未受到影响。而该运动过程中的应力转移过程此前未得到任何直接证据的支持。
进一步地根据待测物的差异,团队筛选了不同的碳水化合物结合域,并设计了FTSM-CBM-2,实现更广谱的生物材料的可视化应力检测。例如,对植物茎秆的弯曲应力可视化将有助于抗倒伏作物品种筛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6422-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