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13 16:32:22
选择字号:
2.9亿年前的被子植物化石禹州稚果现身河南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团队在《生命》上发表的题为《禹州稚果:又一个被子植物现身早二叠世?》的文章中报道了一种发现于我国河南省禹州市下二叠统的被子植物,禹州稚果。和同时代的其他植物不同,禹州稚果既有被包裹的胚珠,又有一个明显类似花柱的结构。这两个特征在已知的裸子植物中是闻所未闻的,但是在被子植物中却是常见的,它们在同一个植物中的出现确认了被子植物在二叠纪的真实存在。

  ?

禹州稚果的全型标本、线条图、及复原图。(王鑫供图)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和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植物类群。被子植物的年龄是植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尚未回答的大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一是缺乏广泛认可的判定被子植物化石的标准,二是缺乏相应的化石标本。解决这个问题依靠的只能是化石。虽然西方的古植物学家认为被子植物不可能早于白垩纪,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白垩纪之前的被子植物化石证据和现代植物分子钟的挑战。

因此尽管先前已经有二叠纪被子植物的报道,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并未结束。很显然,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古植物学研究。

此次发现的禹州稚果包括发现于4块化石上的6个标本,表明被子植物在二叠纪相当丰富。在二叠纪地层中大量发现的禹州稚果和先前发现的太原穗明确地向全世界宣示被子植物不仅早在二叠纪就已存在,而且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丰度。这个新的成果成倍地向前推进了被子植物的历史,同时呼吁植物学界重新审视和评估目前流行的被子植物演化理论和相关讨论。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3390/life1502028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打一针”,为锂离子电池“续命” 北极地球工程项目因生态风险而取消
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物体 治疗花生过敏或可“以毒攻毒”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