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4 18:09:34
选择字号:
“中山大学极地”号在渤海冰区完成星-机-船协同观测

 

2月1日,“中山大学极地”号执行渤海冬季航次期间,在渤海冰区-辽宁营口顺利完成船-岸海冰协同观测,首次在北半球最低纬度的海冰区,成功尝试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科考船联动的海冰同步观测,为发展极地立体观测技术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船基无人机观测小组作业。

  ?

记者获悉,2月1日上午10时,“中山大学极地”号率先开展无人机观测作业,无人机观测小组使用大疆无人机,以船舶为中心进行渤海海冰正射影像测绘,甲板上同时进行CTD观测及采冰作业,获取海水温度和盐度,海冰温度、盐度和厚度等物理、化学及生态参数。

船基无人机进行正射影像测绘。

  ?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岸基观测小组还在辽宁营口鲅鱼圈区金沙滩海岸附近使用无人机同步开展观测实验。该无人机搭载光学载荷,从海岸出发,以“中山大学极地”号为中心开展了渤海海冰测绘作业。

船基采冰作业。

  ?

据介绍,此次海冰协同观测不仅能为渤海海冰冰情分析、卫星遥感海冰反演算法和产品检验等提供高精度、准确的验证数据,还对深入理解冬季渤海海冰生消过程及其对渤海生态环境特征与调控机理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船基CTD观测。本文由中山大学供图

  ?

“中山大学极地”号是我国高校首艘极地破冰科考船,具备极地全海深科考能力。本航次于1月4日从广州南沙出发,由中山大学组织执行,国内12所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国内首次冬季渤海海冰-海洋-生态综合调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南非MeerKAT射电望远镜发现巨型射电星系 新模型预测电池衰减轨迹
科学家发现草原极端干旱“密码” 科学网给您拜年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