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1 8:10:22
选择字号:
复旦上医团队设计高效双功能抗病毒候选药物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员陆路、研究员孙蕾、教授姜世勃团队,发现了ACE2受体诱导的冠状病毒刺突蛋白早期融合中间态构象(E-FIC),并针对该中间态构象设计了高效、广谱、兼具失活病毒和抑制病毒感染的双功能抗冠状病毒候选药物。1月30日,相关研究发表于《细胞》。

在包膜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中,一些病毒能够借助其表面蛋白介导其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进而将遗传物质注入细胞开启感染进程。膜融合是病毒建立感染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冠状病毒家族中,这一环节由病毒表面刺突(S)蛋白介导完成。在膜融合起始阶段,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答的重要科学问题,并成为科学家们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焦点。

研究团队发现,跨膜表达的S蛋白在受到ACE2蛋白胞外域的刺激后,能够结合HR1抗体或其配体多肽EK1,而此时S1亚基还没有脱落。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发现并解析了一种高分辨率的早期融合中间态构象(E-FIC)。

在E-FIC中,S2亚基发生了构象转变,其中HR1三螺旋结构弹出,S1亚基组成环状结构结合在S2亚基的底部。在E-FIC S2亚基的HR1上结合着一段氨基酸序列,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中间态环——IL770。值得注意的是,S2’位点就位于IL770中,且突出于结合表面形成隆起,有利于蛋白酶的切割。

S蛋白结合ACE2受体后,S1亚基和S2亚基底部均向细胞膜方向旋转,以初步拉近病毒膜和细胞膜距离,同时S1亚基中的RBD与S2亚基中的HR1之间的空间距离也被拉近。基于此构象,研究人员选用了经临床试验证明具有较好活性和安全性的RBD结合药物候选(ACE2蛋白)和HR1的结合药物候选(EK1多肽),设计出双功能域串联药物候选,并证明了由5组连接子串联的蛋白(AL5E)具有最佳靶点结合活性和广谱性。该蛋白类抗病毒活性分子具有失活病毒和抑制病毒双功能,且AL5E对其他使用ACE2受体的冠状病毒均具有很好的抗病毒效果。

进一步地,研究团队借助新冠病毒变异株BA.5.2和人冠状病毒NL63感染小鼠的模型,分别对AL5E蛋白在病毒感染治疗和病毒失活方面的效果展开了评估,发现AL5E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肺脏中病毒载量。

研究图示。图片来源于《细胞》

  ?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01.01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发现草原极端干旱“密码” 科学网给您拜年了!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捕捉到蓝色恒星群 石油开采可能引发了英国100多起地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