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8 21:18:15
选择字号:
将膀胱压力变能源 破解膀胱癌治疗中药物递送难题

 

近日,由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石毅团队、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缪养宝、台湾大学教授林宗宏共同完成一个医工结合研究成果,开发了一套自驱动电触发系统,能够激活隧穿纳米管通路,从而增强膀胱癌治疗中的药物递送。此项技术旨在解决一个长期困扰临床的核心难题——膀胱内灌注化疗存在的药物渗透差、释放不可控问题。相关成果于11月18日在《自然-通讯》上发表。

研究者提出的解决思路颇具原创性,同时具备扎实的科学逻辑:利用膀胱天然“膀胱压”作为内源能源,驱动铁电/压电材料(BTO)在体内自发发电,进而触发药物定量释放、诱导隧穿纳米管(TNTs)大量生成,并显著提高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间的快速传递效率。构建的BTO-CPT/FA 纳米系统兼具三重功能,即压电驱动自发电,实现CPT的定量、可控释放,同时可激活TNT“高速传输通道”,促进跨细胞的快速药物递送。此外,还能压力触发ROS生成,进一步增强肿瘤杀伤效应。

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材料科学、力电转换、生物屏障突破及肿瘤微环境调控的深度交叉。思路严谨、体系完整,尤其是从小鼠到兔再到猪的多物种膀胱模型中验证“压力驱动深度渗透”的实验,凸显出非常强的临床转化潜力。

本研究亮点膀胱癌灌注治疗最大的障碍不是药物本身,而是“进不去、走不远、留不住”,这篇最新研究提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方案,把膀胱压力变成能源,让药物自己“发电”、自己“冲刺”。在自发电材料的驱动下,化疗药沿着隧穿纳米管高速运输,直接突破膀胱上皮这一关键屏障,实现深部递送与强效杀伤。从细胞,到小鼠、兔,再到小型猪膀胱模型,研究者完整地证明了只靠膀胱自身的压力,就能激活药物释放与ROS生成,大幅提升治疗效果。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5017-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首次证实火星存在闪电 借乙烯调控棉纤维又长又强,有希望了
拯救微生物可能是史上最重要的保护行动 研究发现最暗弱双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