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如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6 19:47:44
选择字号:
郑州大学最新研究确证长江流域最早青铜器

 

近日,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靳松安团队通过对河南淅川沟湾遗址出土的青铜镞和青铜棒形器的研究发现,其年代可追溯到距今4500年前,是目前长江流域地区发现最早的青铜器,为研究冶金技术的起源、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亚洲考古研究》。

淅川沟湾遗址出土的青铜镞和青铜棒形器 受访者供图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建设,2007~2009年,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对沟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遗址首次发现了汉水中游地区具有环壕设施的史前聚落,为该地区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标尺,遗址属于中原系统的仰韶和王湾三期文化与源自江汉系统的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交替出现,呈现出鲜明的南北交融特征。

据了解,该遗址出土的两件青铜器物均出土于屈家岭文化晚期地层,青铜镞形制与同期石镞一致,残长3.66厘米,横截面呈扁平状,可见铸造痕迹;青铜棒形器为亚圆柱形残件,长6.45厘米,器身存在明显铸造孔隙。

通过金相鉴定、微区成分分析、元素分析和铅同位素分析等科学分析方法发现,两件器物外表可见明显范缝。金相观察到两件器物均为铸造组织,成份分析显示两者均为铜锡铅三元合金,铅含量分别为9%和12%,锡含量分别为3%和5%,同时检测到微量的银、砷、锌、钨等多种金属元素。较多的杂质元素与疏松多孔的质地表明原料应是直接使用多金属共生矿冶炼而成,反映出早期冶金技术的原始特征。铅同位素检测则表明,两件器物的铅均为普通铅,为后续追溯矿料来源提供了基础数据。

研究人员介绍,此前中国早期青铜遗存多发现于西北、北方地区。沟湾遗址两件青铜器物的发现,不仅证实了长江中游地区在屈家岭文化晚期已出现了青铜铸件,还将长江中游早期冶金的时间上限推至4500年前。研究表明,长江流域与北方地区在冶金技术探索上可能处于同步发展状态,为重构中国早期冶金文明的多元起源格局提供了重要材料和支撑。

未来,研究团队还将结合冶金实验、矿源追溯等方法,进一步厘清长江中游早期冶金技术的来源、传播路径与发展脉络。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崔天兴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赵民喆为第二作者,副教授张建、教授靳松安为共同通讯作者。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ara.2025.10066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借乙烯调控棉纤维又长又强,有希望了 拯救微生物可能是史上最重要的保护行动
研究发现最暗弱双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