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满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6 12:32:33
选择字号:
兰州大学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正式成立

 

为适应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支撑地球系统数值预报这一国家气象核心科技的高水平发展,11月25日,兰州大学地球系统数值预报研究中心在兰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由中国工程院沈学顺院士和张强院士共同领衔,是我国高校首个专注于地球系统数值预报的实体性科研机构。

“兰州大学将以地球系统数值预报研究中心建设为契机,强化有组织科研攻坚,深化多学科深度融合,开展系统性、原创性研究,全力提升我国数值预报的自主化、精细化和可靠性水平,推动‘气象+’赋能新能源、生态治理、现代农业等战略领域,为服务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表示。

研究中心主任张强院士介绍,中心将在三个方面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一是针对西北干旱地区复杂多变的路面过程,进行参数化研究,提出国际一流的数据预报管理方案;二是构建国际一流的数据同化技术,提升数值预报模式的输入数据质量,从而提高预报准确性;三是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数值预报模式,通过交叉学科合作,提升数值预报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中心还将紧密围绕国家气象科技前沿与西部高质量发展需求,构建“1+N”发展战略。“1”聚焦干旱区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核心技术自主研发,“N”则面向新能源、现代农业、智慧交通和低空经济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打造全链条创新体系,构建“气象+”融合生态,形成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气象应用范式。

张强院士表示:“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风能与光能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托高精度的气象数值预报技术。一方面,通过精准预测风能、光能资源分布及变化规律,可实现电力调度的科学化,大幅提升发电效益并减少‘弃风弃光’现象;另一方面,数值模式能够精准定位最优新能源开发区域,为基地选址提供数据支撑。更重要的是,气象灾害的提前预警可有效保障新能源设施免受极端天气冲击,为产业安全筑牢防线。”

在成立仪式上,兰州大学与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甘肃省气象局就共同建设“兰州大学地球系统数值预报研究中心”进行签约。随后,兰州大学与与甘肃省气象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大数据与统计分会等22家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数值预报科技创新与产学研深度融合。

据悉,该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瞄准国际一流的数字预报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我国在数值预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中心致力于在干旱区气象生态智能服务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强化多学科一体化协同创新,汇聚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多学科优秀团队,为中国构建自主的高精度地球系统预报体系提供关键科技支撑,打造“立足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中亚”的地球系统数值预报科技创新格局。

会议现场。叶满山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迄今最全面最逼真的虚拟大脑问世
车上喝饮料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