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广东省科协工程科技院士大讲堂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天科技学院院长魏奉思应邀作题为《大航天时代大湾区的新机遇:勇攀低轨卫星数智化战略新高地》的专题报告,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数字航天、智能航天建言献策。他强调,卫星不能只有“眼睛”没有“脑子”。
魏奉思作报告现场。主办方供图
“低轨卫星是国家战略竞争的新高地,我们正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低纬度地区,正在建设有‘大脑’的低轨智能卫星,打造低轨卫星‘数智航天图’,构建大湾区天地一体化的大脑智能体互联网,助力大湾区数智化建设、开拓千亿级新质生产力。”魏奉思表示,当今人类正进入大航天时代与数字时代融合发展的历史交汇期,有成千上万的低轨卫星上天。他聚焦当前我国低轨卫星数智化的几个重大挑战,以及应遵循的技术路线进行研判,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魏奉思指出,“卫星大脑”是“空间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智能航天的核心所在。它类似于人脑的功能,是一个将空间感知、空间认知和空间行为三者集成在卫星上的全链条的智能化体系。目前,他们团队正在开展智能航天卫星大脑在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行为一体化基本能力的相关实验。
他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应率先构建低纬度天、地、海一体化的大脑智能体互联新网络,提升大湾区资源共享、信息统一、时空同步、活动透明、协同发展的数智化能力,打造大湾区千亿级数字经济“倍增器”,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数智湾区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了解到,由广东省科协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共同组织开展的2025院士大讲堂活动,旨在汇聚广大院士专家的智慧力量,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重大科技战略,针对广东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核心问题,面向领导干部、公务员及科技工作者等群体,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的系列专题报告,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支撑,助力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科协、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主办,广东科技报社、广东研究院办公室、广东省航空航天学会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