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世界文学与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讨会暨《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是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彭青龙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的结项成果,入选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丛书包括理论综合卷、澳大利亚卷、新西兰卷、太平洋岛国与地区卷共四卷,每卷均由上下册构成。该书在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双重视域下,基于多元文化、文明多样性的理论架构,首次全面梳理并研究了大洋洲文学发展的历史经纬,揭示了大洋洲多元文化格局及其混杂性的本质特征,从理论建构、研究范式等多维度为新时代构建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活动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在致辞中指出,上海交通大学始终坚持“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近年来文科发展步伐加快、人文社会科学整体实力持续提升,该成果的发布充分体现了学校团队在世界文学和区域国别研究交叉融合中的积极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指出,大洋洲是中国的近邻,战略位置重要,该著作为我国区域国别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路径与方法提供了范例。他期望,未来通过多方合作产出更多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成果,为大洋洲研究和外语学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必武表示,该成果以前瞻性的学术视野,系统整合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大洋洲文学发展历史及其特征,成功构建了一个立足中国、体系完整的大洋洲文学研究新体系。
北京大学出版社外语编辑部主任刘文静高度评价了丛书对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并希望今后多方共同努力,打造更多精品项目来回馈社会、报答学人、影响世界。
彭青龙表示,由诗和远方到人文社会关系,是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联结之处,从世界文学优秀成果中汲取营养,恰恰是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路径之一。
随后举行世界文学与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讨会,主要围绕“世界文学与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关系”“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内涵与路径”“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三个主题展开。
彭青龙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此次探讨会兼具高度、广度、深度,汇聚了世界文学与大洋洲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展现了我国学术界在变局时代下的思考深度、学术自觉与全球胸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