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2 9:21:26
选择字号:
科学家绘制全球多囊卵巢综合征精细遗传图谱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师咏勇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团队,绘制全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精细遗传图谱,揭示了欧亚不同人群PCOS的遗传异质性,并全面分析PCOS的致病通路与调控机制,为深入理解其复杂遗传结构及开发精准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与临床转化视角。11月4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常合并抑郁、焦虑、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等临床表型。PCOS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和高度遗传性,系统解析其遗传结构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研究团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依托PCOS专病队列,纳入12419名中国PCOS患者和34235名对照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继而整合欧洲人群数据进行跨祖先荟萃分析,最终锁定94个位点,其中73个位点为首次报道。分析发现,位于AMH基因上的错义突变rs10407022在东亚人群中效应更强,可能与PCOS患者卵泡数量增多和雄激素水平升高相关。此外,PCOS相关基因显著富集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信号通路等过程,且这些基因在卵巢颗粒细胞中活跃表达。

与多PCOS相关位点及其优先候选基因和通路的Circos环形图。图片由研究团队提供

进一步地,研究团队精准筛选出多个高可信度的潜在因果变异,并系统揭示了PCOS与心脏代谢指数及生殖性状的因果关系。研究团队还系统对比了汉族与欧洲人群的遗传特征,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的遗传重叠,但也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汉族人群PCOS遗传度更高,且代谢相关基因承受的选择压力更为显著;而欧洲人群中生殖相关基因的选择信号更强。这提示不同人群的PCOS发病可能分别存在代谢或生殖驱动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构建了适用于多种族的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模型,风险比高达13.63倍,展现出优异的疾病分层能力。在药物研发探索中,研究团队不仅从遗传层面验证了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还发现了GATA4、HOXD3等潜在新药靶点,并提示甜菜碱、替米沙坦及抗炎药阿塔西普等或具治疗潜力。

研究团队表示,未来,结合更多人群数据、开展细胞与动物模型验证、推动遗传指导的临床试验,有望实现PCOS的精准预防与治疗。

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5-02393-x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车上喝饮料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