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常辉团队成功研发国内首套“老年人语言障碍智能快速筛查系统”。该系统开发共耗时三年,具有快速、智能、便捷的特点,可用于医院或社区老年人的例行检查,也可用于养老院或家庭日常检查。
首先,常辉团队研发了一套理念先进、科学、适配性强的老年人语言障碍测试体系。进一步地,团队在国内多地采集1000多份老年人数据,涵盖不同年龄、教育水平、认知水平、性别、职业等,据此构建了一个科学判断标准。该标准实现了常模的多维精细化校正,以及对被测试者的精细化风险分层,确保测试结果更准确地反映被测试者的真实语言水平,且更加贴合中国国情和人群差异。
“老年人语言障碍智能快速筛查系统”界面。图片由上海交通大学提供
在此基础上,常辉团队联合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教授崔海坡团队,开发了智能评分与反馈系统,能够对被测试者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自动化、多维度、高稳定智能评分。该系统具有两大核心技术亮点:
大模型赋能,三维评分体系实现精准量化。系统以大模型为评分引擎,通过在提示词模板中融合“评分维度标准”“测试素材描述”与“人工评分示例”,对构建的评分机制进行学习应用。同时,团队在系统的内容、语言、组织三大维度进行了量化评估,细化被测试者的综合语言表达质量。
综合集成与迭代,有效控制大模型输出波动。团队构建了一套融合“多专家并行评分”与“迭代自校准”的复合型智能评分方法,并引入“轻量化多模型并行评分”机制,设计了基于大模型自我纠错的“二次校准系统”,系统综合被测试者的描述文本及校准标签,给出最终评分结果。
测试数据显示,该系统的评分结果与专家评分的一致性达90%以上,专家对系统评分结果的认可度高达99%。
常辉表示,“老年人语言障碍智能快速筛查系统”为老年人语言障碍的筛查提供了标准化、可复用的评估路径,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老年健康领域深度落地的典型案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