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1 10:07:44
选择字号:
智源倡导建立开放协作的公共科研基础设施

 

“当前人工智能正处在一个新的拐点,推动机器人从1.0专用机器人时代迈向2.0通用具身智能时代。”11月20日,2025智源具身智能开放日在北京举办,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指出,当下的具身大模型依然面临着“不好用、不通用、不易用”的核心痛点。

为此,智源研究院研究团队构建出以具身大脑为核心,自底向上全栈具身智能技术体系,包括能够跨异构本体数据采集以及标准化一站式平台,具身大小脑以及视觉语言模型(VLA)等具身基座模型,以及具身智能评测等,为具身技术生态提供一套可复现、可对齐的公共基础设施,降低从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门槛。

机器人现场展示。智源供图

在开放日现场,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代表们探讨了端到端VLA、分层式大模型、世界模型等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劣。他们认为,短期内,将任务规划、感知与控制解耦的“分层系统”在工程落地和稳定性上更具优势;而中长期,行业需要向“可迁移、可复用”的通用基座模型演进,其关键在于统一的场景表示、高效的数据闭环以及对齐的评测标准。

针对“硬件是否仍在拖累模型”的问题,代表们认为,硬件和模型这二者已进入“共同定义”的新阶段,优秀的具身系统需要在模型层面做好规划,也需要在硬件层面通过力控等技术保证执行的可靠性。对于备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形态,代表们则认为其是当前供应链和应用场景下的主流探索方向,但任务需求和成本结构将最终决定商业化形态。

来自能源、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代表们明确了具身智能落地的核心指标:系统的鲁棒性、部署与维护成本、清晰的安全边界,以及与现有信息技术/运营技术系统的集成效率。他们达成一个共识,具身智能的商业化应从“可度量的单点任务”切入,以确保投资回报率的闭环,避免因追求场景广度而牺牲落地深度。

“智源将以可复现、可对齐、可验证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社区,与生态伙伴共建共享,让具身智能的技术红利转化为面向产业与社会的普惠价值。”王仲远表示,未来将持续迭代并同步公布智源在开源项目、数据集与评测平台上的进展,同时与产业伙伴推进联合试点,加速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车上喝饮料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