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11/19 9:27:08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游效曾:将一生“配位”给祖国

 

游效曾(1934年1月24日-2016年11月19日)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游效曾毕生致力于无机化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配位化合物和光电功能分子材料的研究,具体范围覆盖了无机化合物材料的合成、结构、成键和性质等关键技术领域,为我国配位化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综合运用现代物理方法和理论阐明无机化合物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我国开拓了光电功能配合物这一新领域,取得了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卓越成就。今天,是他逝世9周年纪念日,我们一起缅怀。

他是那个因溶液变色而对化学着迷的少年,也是那个在美国深造后,誓言“把中国无机化学落后的时间抢回来”的学者,更是在一只眼睛失去视力之后,仍凭惊人的毅力完成数百万字专著的科学探索者。游效曾院士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何为“科学没有捷径可走”。

再苦再穷也要回到祖国

游效曾与化学结缘,始于少年时代一次奇妙的化学实验。

中学时,在一节化学课上的酸碱滴定实验中,溶液在加入了一滴指示剂后,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如梦似幻。这种奇妙的科学现象,激发了游效曾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就此点亮了他奉献化学事业的明灯。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拉开了向科技现代化迈进的大幕。1981年,游效曾赴美访学,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方面的研究。

初到美国,游效曾明显感受到了中国化学科研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太多知识需要学习。他暗暗咬牙,一头钻进实验室,夜以继日地研读文献资料,修读计算机课。两年里,没有周末,没有心思看国外的景点,他想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尽可能多地掌握先进的技术。

在威斯康辛大学访学期间,游效曾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一天深夜,他走出实验室,与著名的结构化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L.Dahl不期而遇。游效曾的勤奋,吸引了L.Dahl院士的注意。有一天,他主动走进游效曾的办公室,两个人一见如故,从理论计算一直聊到测定晶体结构。由于志趣相投,他们后来成为了配合默契的合作伙伴。

游学美国的两年多时间里,凡是和游效曾合作过的导师,都叹服于他忘我的钻研精神和学术才华,一再邀请、挽留他在美国继续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决心已定,就是再苦再穷也要回祖国。

“我们要把中国无机化学落后的时间抢回来!”游效曾立志要拉近中国与世界在无机化学领域的距离。1983年,他毅然回国,全身心地投入到配位化学的研究领域。

游效曾所写的化学研究笔记手稿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配位化学,是现代化学中无机和有机化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涉及范围和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医学上用于治癌,冶金上用于萃取,轻工业上用于添加剂,农业上用于化肥,而在高新技术领域,在发展分子超导、磁体、发光固体等分子材料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回国后,游效曾被推荐筹建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并担任该所第一任所长。在这一重大领域,游效曾率先在我国提出了“光电功能配合物”这一新的研究方向,取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成果。

“科学没有捷径可走”。他十年磨一剑,1991年因在“配合物合成、结构和性质”方面的成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004年,他负责完成的“光电功能配合物及其组装”研究,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即便是进入老年,游效曾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工作,每年要看大量的文献。任何时候出差开会,在飞机、汽车上,哪怕是去医院做检查,他都要带一份文献在身上,随时阅读,他总说“时间不够,没有时间。”但鲜为人知的是,几十年来,他其实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另一只眼睛只有光感,大量的论文、专著、译著都是靠一只眼睛完成的。即使是大手术后体重不足50公斤,他仍然坚持从事研究和著述工作。

太过专注的游效曾,经常闹笑话。有一次,他和同事做晶体结构实验,两人的鞋子穿错了三天才发现。搬家快两年了,他有时还是会习惯性地走回老房子,直到发现钥匙插不进锁孔才猛然醒悟。

2016年,游效曾在一次会议上对年轻学者的工作做完最后评价和指导,溘然长逝,倒在了他自己热爱的事业和岗位上,但他的科学精神,仍在鼓舞和激励后辈科研人接续奋斗。

游效曾在修改论文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科学家说:

游效曾对年轻科研人员说:“如果我能再有十年二十年时间,我一定能做出很重要的发现。你们很幸运,年纪轻轻就可以专心做科研,一定要珍惜机会!”

游效曾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

审核专家:周广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游效曾——演绎最美化学人生.人民日报,2018-02-22.

[2]游效曾院士:把一生献给化学事业.中国科学家,2020-05-11.

[3]游效曾:人生乐趣就是看文献,看文献是我的“长寿秘诀”.中国科普微信公众号,2013-01-03.

[4]无悔的“半生缘”——记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游效曾院士.南京大学校友网,2005-04-18.游效曾(1934年1月24日-2016年11月19日)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游效曾毕生致力于无机化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配位化合物和光电功能分子材料的研究,具体范围覆盖了无机化合物材料的合成、结构、成键和性质等关键技术领域,为我国配位化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综合运用现代物理方法和理论阐明无机化合物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我国开拓了光电功能配合物这一新领域,取得了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卓越成就。今天,是他逝世9周年纪念日,我们一起缅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九寨沟震后八年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