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4 21:07:11
选择字号:
博士后制度40周年,高能所举办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

 

11月11日,在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之际,“探索物质奥秘,攻坚核心技术——高能物理前沿与智能技术创新融合及应用”博士后学术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举办。本次学术交流会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指导,高能所主办,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协办。

1984年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博士后试点工作,招收我国第一位博士后陈和生进入高能所,开创了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先河。1985年,中国博士后制度正式创立。

高能所党委书记王生表示,40年前,博士后制度在李政道先生的倡议下创立,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制度。作为博士后制度的探索者、坚定的实践者,高能所举办这场学术活动,既是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为纪念博士后制度实施四十周年。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机构与岗位管理处副处长侯秋菊表示,40年来中国科学院坚持制度探索和创新,建立了比较完善、独具特色的博士后培养体系。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技人才是战略科技人才的源头活水,博士后是青年人才的主力军,生逢其时,更应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学术交流会期间,高能所陈和生院士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及科研生涯。他表示,在李政道先生倡导下,博士后制度旨在为青年博士提供一段心无旁骛、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以应对当时高水平科研人才断层的挑战,为国家科技长远发展储备核心力量。

高能所曹臻院士介绍了三位优秀博士后在宇宙线精确测量中的杰出贡献,点明了博士后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以及大科学装置建设等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展现出的卓越创新能力。

在圆桌论坛环节,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院士从高能所的学科特点与历史使命角度,阐释了高能所成为博士后制度“首站”的原因。她指出,高能所作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的摇篮和前沿基础研究的高地,天然具备吸引和培养高端青年人才的需求与条件,勇于承担起制度先行先试的重任。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斯坦福大学、高能所等16家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会。

学术交流会圆桌论坛环节。高能所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九寨沟震后八年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arXiv将不再接受计算机科学综述
科学网2025年10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从寒到暖,热木星为何要越过“雪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