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3 20:38:23
选择字号:
油茶粕饲料化利用研究获进展

 

在广东省科技计划等项目资助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余苗团队在油茶粕饲料化利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

我国油茶资源丰富,油茶粕作为油茶籽榨油后的主要副产物,富含12%-20%的粗蛋白,同时富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具备优质的饲料化潜力。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油茶粕仅被用做燃料、肥料或直接填埋,不仅造成严重资源浪费,也带来环境污染风险。在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推动油茶粕饲料化利用,有助于构建“油茶—饲料—动物生产”循环模式,提升农业副产物附加值,助力绿色农业体系建设。

论文第一作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崔艺燕介绍,油茶粕饲料化利用的核心瓶颈在于其中所含的高水平皂苷。皂苷具有苦味和生物毒性,严重制约油茶粕在动物日粮中的直接应用。目前,皂苷脱除方法主要包括热处理、酶解和微生物发酵等,但这些技术在豆科作物中应用较多,针对油茶粕的系统研究仍较为缺乏。

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碱处理+复合微生物发酵”的协同脱毒与营养提升策略。研究发现,Na?CO?溶液可高效去除油茶粕中皂苷,并调控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代谢产物。后续接入复合菌剂进行固态发酵,不仅能进一步降低皂苷残留,还可改善油茶粕营养组成,增加益生元与功能性代谢物含量。在清远麻鸡饲养试验中,使用发酵处理后的油茶粕替代部分玉米和豆粕,未对鸡只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且有效缓解了未处理油茶粕导致的生长抑制问题。

该研究为油茶粕的高效饲料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技术路径,拓宽了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范围,对推动农业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及促进农牧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biortech.2025.13357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arXiv将不再接受计算机科学综述 科学网2025年10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从寒到暖,热木星为何要越过“雪线” 警惕颜色鲜艳食品中的合成色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