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在2025年植物表型组学国际研讨会上,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华为共同发布面向农业育种领域的AI智能基座——“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
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正式发布。华为供图
据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高级科学家袁晓辉介绍,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是由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在华为AI数据湖解决方案支撑下开发的AI全链条技术体系,包含育种智能体、种业数据集、工具集及软硬件基础设施。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汇聚全国多源头农业数据,建立覆盖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环境组学的标准化数据集,并结合数据加工、应用编排、模型工程等工具集,打造出行业专属的育种智能体。
按照双方规划,育种智能体可完成数据关联筛选、自动化编排分析、建模验证、智能决策,以实现高效地寻找合适的育种路线。
“我们深知,AI具备赋能农业科学的巨大潜力,但数据问题始终是制约其落地的核心瓶颈。”发布会上,袁晓辉表示,作为中国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实验室,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使命是创制重大战略性品种,弥补缺口。“为此,我们亟需构建一个能整合全球大田与实验室数据、并提供智能分析能力的系统。”
据了解,将该智能基座命名“繁”,一方面取自海南南繁基地,一方面意味着“种子繁育”,寄托了“以数据繁育智能”的理想。“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将重塑育种流程,有望将过去“亲本选种—试验育种—大田种植”的流程从过去的20代(8~10年)缩短至5代(3~4年),减少50%育种周期,效率提升30%。
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副总裁袁远表示,科研行业正面临数据量大、数据复杂以及一系列数据工程与模型工程难题。通过AI数据湖建设,将为企业高效供给高质量AI语料、加速模型构建。为此,华为AI数据湖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双方一致认为,本次“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的成果发布,将加速全国农业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将顶尖科学家的经验知识转化为AI模型与标准化科学工具,赋能行业科研升级,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技术根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