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秦玲玲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2 20:39:00
选择字号:
2025第十一届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产学研论坛召开

 

11月7日至8日,2025第十一届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产学研论坛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百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及欧派家居等知名企业近5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史丹致辞。主办方供图,下同

开幕式由广东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王明亮主持。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史丹在致辞时指出,当前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期望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加深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互动交流,为我国新质生产力构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杜承铭在致辞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学校将持续深化“工文渗透、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希望以经济学院为抓手,在智能经济/工业经济等方面携手学校各领域展开研究,为广东乃至全国提供人工智能领域拔尖人才。

杜承铭致辞。

主旨报告环节由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谢卫红主持。史丹以《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为题作特邀报告,系统梳理了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演进,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入阐释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治理挑战,强调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未来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同时要完善人工智能治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广东工业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谢胜利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关键核心问题与应对策略》的报告中,介绍了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及其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及成果,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在推理、常识理解、多模态融合和自主学习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分析了国家在智能发展试验区建设、算力布局、数据治理等方面的政策部署。

圆桌论坛现场。

此外,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龚六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夏杰长,暨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顾乃华,武汉大学教授魏立佳分别围绕AI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增长、数智技术与服务消费扩容、产业融合以及生成式AI科研应用发表主旨报告。

圆桌论坛环节以“AI的实践探索与现实瓶颈”为主题展开讨论。广东省智能交通行业协会会长谢振东、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谢侃、广东省数字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朱金周、广东省制造业协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委会执行秘书长查祥等就人工智能在智能交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落地应用与面临挑战进行了深度对话。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设立了七个平行分论坛,议题涵盖人工智能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人力资本转型、风险安全与治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政策绩效评估、企业经营模式与组织形态变革及青年学者专场。同时举行《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创新报告(2025)》成果发布会,并公布了10篇入选论文和青年入选论文以及第四届人工智能经济分析全国大学生竞赛入围作品名单。

记者获悉,本次论坛由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数字经济与数据治理实验室、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主办,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会、广东工业大学大数据战略研究院承办,广东制造业大数据创新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大数据战略研究中心等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arXiv将不再接受计算机科学综述 科学网2025年10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从寒到暖,热木星为何要越过“雪线” 警惕颜色鲜艳食品中的合成色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