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5 10:44:56
选择字号:
我国攻克煤化工“卡脖子”技术 聚酯新材料核心原料自己造!

 

近日,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杨东元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榆林中科洁净能源研究院研究员徐国强联合开发的“煤基乙醇制1、3丁二醇绿色合成新技术”通过中国石油及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是我国又一项世界领先的煤基新材料产业化技术,对我国煤化工的高端化、精细化及多元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西安科技大学教授杨东元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杨东元介绍,该技术已完成了1800小时中试试验,实现了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现场考核结果表明,以浓度80%的乙醛为原料,在反应压力0.3—0.4兆帕、45摄氏度工况条件下,乙醛转化率39.2%,3-羟基丁醛选择性达90.1%。同时,能耗和排放与传统液体碱催化工艺相比大幅下降。

徐国强自豪地说:“这个项目是我国煤化工领域又一项开创性成果,可有效拓展乙醇产业链,实现高附加值延伸。”

据悉,1,3-丁二醇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端化学品,可用作化妆品、润湿剂、增塑剂、聚酯树脂等生产原料,近年来我国需求量逐年增加,主要依靠进口。国外生产方法主要采用传统液体碱催化工艺,该成果与国外技术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过程能耗低、不产生废盐等优点,1,3-丁二醇产品可满足电子和化妆品应用要求。

对于整个科研团队来说,这个项目的难点在于催化剂。“以前,这类催化剂被国外垄断。我们当时开发的催化剂寿命短、催化活性较低。”徐国强说。

后来,杨东元科研团队通过不断研究试验,研发出新型固体碱高活性、高稳定性催化剂,成功解决了煤基乙醇制1,3-丁二醇绿色合成的“卡脖子”难题。

目前,团队已联合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完成万吨级工艺包开发及可研报告编制,正在推进该技术的工程示范装置建设。“不久的将来,万吨级工程示范装置将在陕西榆林落地,届时彻底打破国外在该领域对我国的垄断。”杨东元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suschemeng.1c0639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撒哈拉沙漠将迎来更潮湿、更绿色的未来 斑彩菊石为何如此艳丽
特殊引力波事件指向“第二代黑洞”存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