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5 10:38:39
选择字号:
破局“芯”困境!西北首条硅光中试线正式通线

 

11月4日,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宣布其建设的8英寸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正式通线,成为西北地区首条硅光中试线,将为国内光子产业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多种类型光电、硅光芯片的研发和中试服务。

光子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引领性技术。2021年,陕西立足自身优势,前瞻布局,在国内率先发布“追光计划”,持续推动光子产业集群快速壮大。4年来,陕西光子产业实现跨越式成长,企业数量攀升至370多家,产业规模从150亿元跃升至365亿元,初步构建起“材料—芯片—器件—系统”的完整产业链条。

8英寸硅光平台白光区。陕西光电子先导院供图

“硅光技术是AI算力、智能驾驶、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的核心支撑,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的关键期,但产业发展长期受限于中试资源集中的困境。”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总经理杨军红说,全球硅光中试资源大多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国内企业依托国外平台流片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且面临流片周期长、产能优先供给受限等问题。但是,自建产线则要巨额投入,这让中小企业和科研团队望而却步。

为破解这一困境,2023年,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总投资7.5亿元启动建设8英寸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平台,引进比利时IMEC“130纳米硅光芯片工艺包”,并引入光刻、刻蚀、离子注入、介质填充、金属化等60多台(套)关键核心设备,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先进工艺体系,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科研人员在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工作。陕西光电子先导院供图

数据显示,4年来,光电子先导院已解决100余家初创企业“研发难、流片难”问题。此次硅光中试线的启用,更被视为计划向“高质量集群发展”迈进的关键落子——通过中试能力的完善,陕西将进一步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加速“材料—芯片—应用”的产业闭环形成。

“海外代工厂解决不了企业研发阶段的高度定制化需求,但在陕西进行中试,排队时间短、效率高,速度可比在国外快5倍以上。”深圳瑞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洋说。

科研人员在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工作。陕西光电子先导院供图

“8英寸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的通线,彻底补全了陕西在硅光芯片中试领域的短板。未来,平台将加速应用于人工智能、光通信、光计算、智能驾驶、低空飞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产品迭代进程,将大幅缩短光电、硅光客户的流片周期和研发成本。”杨军红说,目前已经与十多家头部企业达成意向合作协议,并吸引了多家外地企业聚集陕西。

杨军红表示,未来将发挥国家级光电子集成产业中试平台优势,实现从材料生长、芯片制程、器件封装到系统测试的全链条覆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撒哈拉沙漠将迎来更潮湿、更绿色的未来 斑彩菊石为何如此艳丽
特殊引力波事件指向“第二代黑洞”存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